放大圖片
■「徒河黑豬快活林生態園」。
九年前,時任山東省濟陽縣林業局副局長的張訓照,在當地一戶農民家裡偶然吃到了幾乎滅絕的徒河黑豬肉。這種自然純正的原始肉香,讓張訓照找回了童年的感覺,亦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從此,張訓照辭去公職開始了他的養豬生涯,不當「人官」改當「豬倌」,「驚爆」了很多人的眼球。 在他的藍圖裡,徒河黑豬明年底登陸內地新三板,五年內將在創業板上市。■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宏 實習記者 武晨雨 山東報道
而今,張訓照的山東徒河黑豬食品有限公司已在全國20個大中城市擁有加盟店。在此前舉行的徒河黑豬新三板上市說明會上, 公司600萬原始股很快被認購一空,張訓照的土豬企業終於得到了社會的認同。
山東有句老話,「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張訓照創業之初,沒有人看好--養豬有太多未知的因素,風險很大,更何況他要養的還是瀕臨滅絕的物種。「家裡人也不支持,畢竟之前是科班出身的公務員,辭職養豬覺得面子上也過不去」。儘管如此,自認「不安分」的張訓照頂住各種壓力毅然辭職。他覺得「四十多歲了總是在機關呆着熬日子浪費青春」,從此一頭扎進「豬圈」。
2006年初,張訓照花了三個多月,用四十多萬元在濟南徒河流域買回103頭黑豬。正準備大幹一場時,卻被專家告知這些豬已經雜交多代,不能做種豬。直到現在,張訓照仍然記得當時的沮喪和失落。他咬牙宰殺了這批豬虧本處理。
開發豬種押上房子車子
出師不利,張訓照坦言當時亦曾後悔,但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性格推着他往前走下去。「我當時憋着一股勁,要麼就不幹,要幹就幹好」。時隔不久,張訓照捲土重來,他又沿着徒河走訪了20多個鄉鎮、50多名養殖戶,終於選育出了30餘頭最為正宗的本地黑豬。為搶救開發這一寶貴豬種資源,張訓照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將40多畝的廢棄養雞場改造,專門養殖徒河黑豬。其間,張訓照不僅用光了此前響應輪崗政策做工程積累的資金,最難的時候,還把房子車子全部抵押出去,甚至動員侄子把房子抵給了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