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隊代表於本年賽事共奪得1項「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1項一等獎及兩項三等獎。左起:葉建鈞、司徒灝麟、胡仕琦和趙曼瑩。受訪者供圖
奪「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 發明實用20元可檢測500次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港生再次於號稱中國青少年諾貝爾獎的「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揚威,來自聖保祿學校中六生胡仕琦在全國逾萬名參賽者中突圍而出,成為今年度全國首三名最優秀的青少年科學家,獲得「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更是歷來第一位獲此榮譽的香港女生。她發明名為「金屬彩虹」的作品,只要在水中混入甘氨酸或味精,即可透過其顏色深淺,快速測試金屬離子的種類和濃度,而且不足20元可進行500次檢測,成本遠較10多萬的檢測儀器低,而且方便實用。
第十四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香港周凱旋基金會合辦,香港區賽事則由新一代文化協會承辦。
決賽669人 4港生入百強
逾萬名來自全國各地參賽學生中,669人入圍上月底在北京進行的決賽,包括7名香港中學生,當中4人更成功打入最後百強。而經過大會終評後,胡仕琦脫穎而出位首全國首三位的一等獎得獎者,獲封「明天小小科學家」的稱號。而其他港生代表也另獲得一項一等獎及兩項三等獎(見另稿),創下港隊歷來參加活動的最佳成績。
各獲獎港生返港後昨獲安排受訪,就自己得獎的「金屬彩虹」作品,胡仕琦解釋指,現時全球水污染問題嚴重,當中或含有金屬離子,如直接飲用對人體健康構成影響。但很多金屬離子的溶液顏色較淺無法憑肉眼判斷,若利用儀器檢測則成本昂貴,她遂着手研究高效的檢測金屬離子方法,並獲得不俗的成果。
整個檢測過程簡單,她介紹指,只要每次抽取約兩滴的水樣本放在小型的多孔板盤上,將一小匙的甘氨酸或味精混入水中進行檢測。如水中含有金屬離子,化學作用會令金屬離子的顏色變深,只要利用色譜進行對照,便可識別水中金屬離子的類別和濃度。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金屬,深淺程度則代表金屬的濃度。目前作品已可測出5種常見的金屬離子,包括銅、鎳、鈷、鉻和鐵。
加碘酒可測水中有否無色金屬
她分享道,起初曾從實驗室找來16種化學品,逐一測試並發現甘氨酸有效用;後來她再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含有相關成份的產品,發現味精亦有很好功效。整個檢測成本便宜,少於20元便足夠檢測500次,而且測試用具可攜外使用,非常方便。
胡仕琦又憶述,在評審的過程,評判曾問她能否測出無色的金屬離子,她笑言當時只能「亂答」,後來才認真改良研究,發現將碘酒混入水中,沉澱物可反映水中是否含有無色金屬。
盼讀醫科 用科學知識服務大眾
胡仕琦自小已好奇心「爆棚」,初小時吹泡泡,因覺得泡泡太少和太易爆,所以即時「做研究」,將不同牌子沐浴露和洗頭水比對,希望找出當中最好的,以製作又多又不易爆的泡泡。今次首度參與科學研究比賽便奪獎的她表示,自己喜歡科學和做義工,未來計劃入讀醫科,冀將科學知識用於服務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