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思旋天地:香港下一代不應忘記歷史


思 旋

上星期在北京舉行的亞太峰會,除了全球關注的經濟議題外,大家的焦點也落在習近平國家主席接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會話上。自上一世紀日本侵華戰爭中,國家、人民也蒙受着不可磨滅的傷痛。日本多年來反反覆覆,並未有在侵華事件中對中國作出應有道歉。根據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中國超過二億人民受傷害,財產及戰爭消耗更高達五千六百餘億美元。「以史為鏡、以史為鑑」,中國人民用了八年艱苦抗日才取得勝利,我們應該緊緊記着百年來沉重的教訓,洗雪國恥。

隨着時間的流逝,當年侵華事件的倖存者也必然會慢慢逝去,為更好地傳承侵華事件歷史、教育後人牢記歷史教訓,以此為題的紀念館、博物館有存在的必要性。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當中的展覽廳《復興之路》,陳列出以鴉片戰爭為始,把中華民族百多年來邁向偉大復興的艱辛歷程。展廳內展出了大量相片、戰爭中用過的軍器等,一幕幕歷史畫面就像眼前出現,歷歷在目。

香港與祖國是命運共同體,同榮同辱,血脈相連,因此香港教育界應肩負起教育下一代不要忘記歷史的重大責任,特別在香港回歸祖國以後,香港學校課程亦愈來愈重視建立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香港不少中、小學校,一向積極推動國民教育,然而只於課堂、書本上教授,學生的感知及學習成果其實非常有限,如能增加往內地交流及參觀的體驗,譬如剛才提到的中國國家博物館等等,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及多元化的學習經歷,更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品德及國民素質。然而,對於沒有足夠資源可以到內地參觀的學校,又有甚麼方法?長遠當然希望政府可以設立類似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的博物館或展覽廳。最近政府宣佈由今年開始,將每年舉行官方儀式,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及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官方紀念儀式有助於教育香港下一代,懂得戰爭的可怕與和平的可貴,反思現在的繁榮穩定,得來不易,我們更應好好珍惜!

相關新聞
百家廊:鄉下親戚 (2014-11-18) (圖)
琴台客聚:殺人王姓什麼? (2014-11-18) (圖)
翠袖乾坤:小 城 (2014-11-18)
海闊天空:漫遊大學校園 (2014-11-18)
見多識廣:SAT洩題誰之過? (2014-11-18)
思旋天地:香港下一代不應忘記歷史 (2014-11-18)
淑梅足跡:快樂人 韋綺姍 (2014-11-18)
百家廊:豆腐一條街 (2014-11-17) (圖)
琴台客聚:其實不很熟 (2014-11-17)
翠袖乾坤:史上最強情敵 (2014-11-17)
跳出框框:下台階 (2014-11-17)
生活語絲:出版文集 (2014-11-17)
思旋天地:1117列車啟動 (2014-11-17)
網人網事:IT不要「死魂靈」 (2014-11-17)
百家廊:龍泉漱玉 (2014-11-14) (圖)
雙城記:梅府家宴 (2014-11-14)
翠袖乾坤:本末倒置 (2014-11-14)
古今談:中國的高鐵遇到天仙局 (2014-11-14)
方寸不亂:快樂孩子 (2014-11-14)
演藝蝶影:賞心悅目的音樂喜劇 (2014-11-1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