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 莉
那時,囡囡媽媽時常把囡囡交給我,是以為我會讀書,要我給她好的影響。然而囡囡滿眼蕩着委屈與哀求的清波,我就徹底隨波逐流了。
我一直沒有想明白這件事,囡囡可以把數學算式程序背下來、寫出來,可她依然說她不會做。我鼓勵她,說你懂的。她堅持,我不懂。我說你怎麼能夠把算式一步不差地寫出來了?她說她背下來的。我說那麼你以後學文科,背歷史、地理什麼的,肯定特棒。她說她不喜歡。有時候她直接要求我,阿姨,你幫我做出來吧,我抄到作業本上去。望着她如此「厭學」,我只好跟着她一起「犯罪」了。
囡囡媽媽有時候打起她來,我都發抖。她的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掉,像是屋簷的雨滴,濺起心底灰暗的氣息。她爸爸倒是有一份清醒的理智,曾經說過,她沒用的,讀不好書的。然而並不是說她爸爸不愛她,才吃好晚飯,就問她,明天吃什麼?她很會「點菜」,說要白煮豬蹄,蘸醬油的。第二天,她爸爸端出煮得白糯的豬蹄,蘸蘸放了蒜末的醬油,色香味俱全又入口即化,她吃得津津有味。她被爸爸「餵養」得又白又胖,大人們看着都很喜歡,有時候她爸爸克制不住,伸手捏捏她的胳膊,說,這麼結實。她晃晃身體,嗔怪又撒嬌地說,不要煩。
囡囡讀書是媽媽在費力地管教,爸爸完全撒手。有一次囡囡媽媽對我抱怨,她爸爸一點不管她。我只是忍住心裡的想法沒有說出來,她爸爸也許是對的。他已經盡責給她快樂的童年了,她只是學不好學校要求她學的東西而已。
我們的教育,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敷衍為「應試教育」了,一刀切,每個孩子都以這個教育方式來衡量。如果不適應,就要被「拋棄」。這種「優勝劣汰」的選擇,殘酷。
我小時候讀書,十分輕鬆,大約只是呆的緣故。老師說,把這本書背下來,我就背下來了,毫無牴觸,也絲毫不思考有用沒有。讀到一定的時候,需要天賦的加持才可以繼續往上走了,才停止下來。那時候,為了回家可以瘋玩,我經常利用課間十分鐘休息時間做家庭作業。做作業也非常專心致志,胳膊壓過了同桌男孩和我畫定的三八線,渾然不知。他推推我的手,第一次,我收回去了。第二次,我不耐煩,也收回去了。第三次,我伸手挖在了他的臉上,我們打起來了。我至今依然記得我雙手抓住他的臉不敢鬆開,擔心他打回來。那種驚怖好像是生死決戰。我們被叫到了辦公室,老師問我為什麼打人?我不會說話,只會哭。同桌男孩編造謊言,老師相信了他,批評了我。等回家告訴媽媽,媽媽又去和老師解釋,老師才又表揚我用功,又再批評我動手打人。唔,我被批評了兩次。
現在的孩子其實不好教的,思維和我們以前不同了。表哥的孩子毛毛最近功課下滑,表哥痛心疾首地呵斥他,說着說着,顯然在跑題,居然說到「我不是要你成就什麼偉大的事業,我只想要你做一個快樂的人。」毛毛居然能夠在他父親苦口婆心之際慢條斯理地回答,「我一直都很快樂!」換做我們那個時代,豈敢!吃了豹子膽了。
大約孩子們從小接觸網絡,具有了多元化的互聯網思維,學習到的新知識比大人們還多,比如如何給予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若是大人知識滯後,那麼孩子們就消極牴觸大人,積極而直接地實踐「快樂」。這不過是自學成才、自我教育而已。可應試教育是一項「全民皆兵」的「任務」,沒有一份國家承認的成績單,如何面對這個社會呢。我的小外甥是外婆一把手帶大的,他的小心眼只有外婆可以看懂,也只有外婆可以防範得住。換做是他父母和外公,他都可以如願地欺騙他們逃避功課。外婆對他也是寬容的,她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孩子在成長期需要睡眠,睡眠不好的孩子長不好,連皮膚都會粗糙不堪。所以在平時,他拖沓着做不完作業,也就聽之任之了,夜間十點必須上床睡覺。至於老師會罵,「罵一下就罵一下吧」,她這麼說。有着外婆作為後盾的小外甥,被老師罵了,大約也不以為然吧。可在重要的考試時期,外婆就嚴厲了,撿起中國自古以來「棍棒出孝子」的訓誡,把小外甥狠狠收拾一頓,他立即考個第一名。這古訓被外婆修改成了「棍棒出成績」。
同修心悅的女兒希希也不喜歡做作業。一回同去寺院參加開光聖典,心悅停好車,要希希把書包放到車廂裡,免得被人偷了。希希回答,誰會偷書包呢,書包裡只有作業,難道還有人搶着做作業嗎?--這聽起來,有一種令人心疼的「推己及人」,她的價值觀被引導到「作業」這裡,取捨和大人全然不同。偷錢包的人可能是愛上了錢包,而不是錢,就好像買櫝還珠。兒童思維有着不一樣的視野,和成年人大相徑庭,也顯得背道而馳。大人可以遠見到十幾年以後的「價值」,把她現在的快樂建立在獲得一份優秀的學業上,然而並不是此刻弱小的她願意接受的。可她沒有任何話語權,也不被大人們聆聽。她一篇描寫花草的作業,被老師畫了紅色的大圓圈,批語為「描述太多」。可在我看來,描述得美好而準確。難道小學作文也有標準答案?應試教育的弊病之一,就是總為學子們提供標準答案。數學當然有標準答案的,一加一等於二,這是鐵板釘釘的事實。作文,首先是一種情感的抒發,標準答案是不必的吧。孩子只可能寫她看得到的東西,這應該不是大人可以提供標準答案的。
希希牴觸寫作業,她爸爸也不耐煩了,說她,「剃盡三千煩惱絲,從此不用做作業。」希希媽媽趕緊說,「誰說出家人沒有作業的?作業更多好不好?大卷大卷的經書,都要背下來的啊。」■ 網上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