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小加稱,滬港通推出以來,各項運作平穩順利。資料圖片
滬港通滿月:外資對A股興趣大 首月成交超1168億
「滬港通」自11月17日推出,至今運作4個星期,後日(本周三)將滿月。近期兩地股市交投暢旺,內地股市曾突破一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成交,創出世界紀錄,港股也曾連續8日破千億港元成交。但相較下,滬港通成交未算活絡,其間「滬股通」北上買A股的成交額合計共約1,168.68億元;額度累計用去645.3億元,佔整體3,000億元額度約21.5%。同期南下買港股的「港股通」成交額僅189.24億港元,額度累計用去83億元,佔整體2,500億元額度約3.3%。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昨表示,滬港通運作暢順,相信參與的投資者將來會大幅增多。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滬港通到後日將運作滿一個月,李小加昨日回顧滬港通首4周表現時指出,滬港通自11月17日推出以來,各項運作平穩順利,為海外投資者和中國內地投資者都提供了長期、穩定和高度市場化的投資便利。如同所有新的市場基礎設施一樣,滬港通的巨大發展潛力將逐步釋放,預計隨着投資者逐步熟悉滬港通機制和評估它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參與滬港通的投資者會大幅增多。
李小加:滬港通揭開新紀元
李小加還表示,滬港通的順利推出是中國金融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為它突破性地開啟了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新紀元,同時也鞏固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他並對港交所能參與創造此一歷史里程,「感到十分自豪。」
啟動後成交額均超額度用量
由於滬港通的額度用量是以買盤減去賣盤計,成交額則以買賣盤合計,因此滬港通的成交情況不能單看每日或過去4周用剩的額度。根據港交所的統計數字,滬港通自啟動以來,首4周每日的買盤均多過賣盤。自上月17日滬港通推出至本月12日的首20個交易日,滬股通平均每日成交為58.4億元,平均額度用量為32.9億元,佔每日額度上限130億元的25.3%。同期,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為7.57億元,平均每日額度用量為4.77億元,佔每日額度105億元上限的4.5%。其間,滬股通最高單日總成交額為11月17日的121億元,港股通則為12月5日的20.3億元。
統計顯示,以12月9日為例,滬股通的總成交額達到102.4億元,幾乎為額度用量11.6億元的9倍,主要是因為當天滬股通的買入成交額與賣出成交額相去不遠,所以額度用量很小。港股通方面,11月24日的成交額4.99億元為該日額度用量1.41億元的353.8%,原因同樣是當天的買入成交額與賣出成交額差距甚微。
南下散戶多 難與北上基金比
至今,滬股通的總額度用量645.3億元,佔整體3,000億元額度約21.5%,即滬股通剩餘額度2,354.70億元;港股通的總額度用量則為83億元,佔整體2,500億元額度約3.3%,即港股通剩餘額度2,417億元。耀才證券研究部經理植耀輝認為,A股目前尚未是一個完全對外開放的市場,人民幣也未自由兌換,而北向交易的總額度,至今已用了逾兩成、每日使用額度平均也有約15%,可算是令人滿意的成績。
至於南向的港股通,額度使用相對較少,植耀輝認為,主要因內地投資者多為散戶,南下買賣港股的動力及財力,自然較北向買賣滬股的基金大戶低,故港股通不及滬股通熱絡,是很正常的情況。植耀輝認為,當內地的基金大戶規模逐漸發展起來,南下買賣港股的資金將會增加。
待兩地基金互認 動力將大增
市場一般認為,緊隨滬港通之後,兩地基金互認安排將於明年推出,屆時將有更多基金透過滬港通交易,甚至讓內地投資者透過認可基金,投資本港債券及其他資產,更可投資歐美等地區。
港交所的統計還顯示,在本港97家滬港通參與者中,91家曾在過去4周內有參與滬股通,平均每日有70家透過滬港通交易。此期間內,在568隻合資格的滬股通股票名單上,有547隻股票曾錄得交易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