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涂若奔)對「美國操控油價論」持反對觀點的人,普遍認為油價太低令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油組」)和美國的石油巨頭,也會遭受池魚之殃,他們不會願意配合華府的行動。但鄺社源稱這只是世人的錯覺,這兩大勢力「表面上勒緊褲頭,其實只是在演一場戲」,並未因油價下跌承受很大損失。
沙特擁大把老本可食
一些學者聲稱若油價長期低企,即便是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也會吃不消,因為今時今日的開採成本早非昔日可比。曾在中東多個國家實地考察過的鄺社源卻認為,沙特的財政儲備極其充裕,「油價跌穿50美元,它都不會肉痛」。據他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資料顯示,沙特有很多「老油井」,開採20年後的日產量仍高達數十萬桶,早就已經收回投資成本。
此外,許多鑽井工作是由跨國集團操作,「美國牽頭,外國公司入股,工人也是外國人」,沙特就相當於收舖租的業主,坐在家裡等分成,幾乎沒有成本。他估計部分油井的綜合成本可能僅為每桶10美元至20美元,最低甚至只有個位數,因此即便油價跌穿50美元甚至到30美元水平,沙特也可靠食老本熬過去。
允油組國減少「進貢」
不過,「有能力」吃虧不等於「願意」吃虧,油組的收入減少畢竟是事實。鄺社源對此解釋稱,美國與油組多年來都有秘密協議,油組每年的賣油收入,必須將相當一部分投資到美國本土的證券、金融、房地產和債券這四大領域。據他查閱諸多文獻後總結,該數字高達每年8,000億美元。近期油價暴跌,令油組的收入變少,華府只要調整秘密協議,同意油組投資到美國本土的數額也相應減少,令油組的「留成」增加,這樣便即刻解決問題。
對政界頗有影響力的美國石油巨頭,又是否願意「為國家利益作出犧牲」呢?鄺社源認為,華府當然不會直接命令石油巨頭們自我犧牲,但雙方必然有某種默契。他稱,美國雖無「國企」,但許多大公司與政府關係密切,「生意和政治從來都是掛u的」。美國公司在海外發現油田,第一步都是先通知美國國務院,由華府聯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等大機構,率先到發現地點進行一系列操作,「金融體系搶先布局好,美國石油公司才進去投標」。相比之下,中國政府雖然也支持國企海外競購資源,但限於實力,對IMF和世行沒有影響力,故總是難以與美國匹敵。
美稅務優惠回報油企
鄺社源指出,油價此次暴跌後,美國石油巨頭沒有一家向華府抱怨,目前鑽井的動工率非但沒有減少,反而不斷增加。他相信這是由三個因素決定的:首先,石油巨頭們相信這是「短暫的痛苦」,油價終究會回升;其次,美國人其實也有很強的「大局觀」,為了制裁俄羅斯,他們願意付出一些代價;最後,華府還可以用稅務回扣和退稅等方式進行調控,減少大公司的成本,這意味茷嶊怚u是「表面上勒緊褲頭」,很可能並無多大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