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中)發表「新農業政策:本港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諮詢文件,並展開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 彭子文 攝
一舉多得:食材安心 職位增加 資源保育 排放減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本港高度都市化及發展成為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後,愈來愈依賴進口食品,農業已日漸式微。食物及衛生局昨日發表「新農業政策:本港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諮詢文件,提出四項建議,包括探討設立農業園的可行性,考慮成立農業持續發展基金,加強現時對農民提供的支援,以及推動與農業相關的其他輔助活動,來「扶本地農業一把」。文件將公開諮詢3個月。
特首梁振英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承諾,會檢討現行的農業政策,提升農業生產力和促進可持續發展。事隔近一年,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於昨日發表諮詢文件。
高永文在記者會上表示,香港農業持續發展能為社會帶來裨益,包括促進本港食品供應多樣化,減輕本港對進口食品的依賴。同時,農業持續發展可以滿足消費者對高安全水平食品的期望和需求;農業發展亦能帶來就業機會,而且可以保護鄉郊景觀和改善衛生情況、幫助保育自然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以及為食物鏈減碳排放。
設基金 推研發樹品牌
高永文指出,香港農業歷史悠久,但近年來已出現萎縮情況,如政府不實行更積極進取的政策 ,情況將進一步惡化,致令本地農業不能充分發揮其原有對社會整體福祉帶來的正面影響。目前農業面對的挑戰和困難包括租不到適合的農地、租賃年期不穩定等,所以今次新農業政策會針對這些問題,引進適當的支援措施來「扶本地農業一把」。
根據諮詢文件,當局建議設立農業園作為生產基地,試用新的耕種方法進行商業生產,並推廣應用先進科技作農業用途,從而鼓勵本地農業發展及採用現代化和多元化的生產方法。
當局並建議成立農業持續發展基金,提供財政支援以推動在農業生產應用科技的研究及開發、促進知識轉移、加強人才培訓、改善農業基建設施和加強為本地農作物進行市場推廣及建立品牌,及協助農民採用現代化耕作工具及設施。
當局又建議加強對現有農民的支援,協助農民增值,包括為他們的產品進行市場推廣及建立品牌,及推動與農業相關的其他輔助活動,例如休閒農場和教育活動等,讓學生、下一代和其他市民參與。
不訂硬指標 諮詢一季
高永文希望,落實上述的新農業政策和相關的支援措施後,本地農業能有持續發展,整體生產量亦可獲提升,為市民提供優質、新鮮的農產品。不過,基於自由市場運作原則,當局不會建議就本地農業生產總值或供應本地新鮮農產品所佔比率訂出任何特定目標。
為期3個月的諮詢由昨日開始,諮詢文件可於各區民政事務處諮詢服務中心索取,亦可於食物及衛生局網頁或漁護署網頁下載,諮詢的截止日期為下年3月31日。高永文預計,當局最少要用超過半年整理結果,之後還要提交立法會和收地,新農業政策至少要數年後才能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