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羅致光說,津貼旨在協助「N無家庭」紓困,亦無「恆常化」的打算。 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基層家庭生活逼人,處於「安全網」以外的「N無家庭」更是苦苦支撐。扶貧委員會轄下的關愛基金昨日宣布,將於下月推出第3次「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將津貼金額調高10%至14%,受助家庭將按人數分別獲發一次性的4,000元、8,000元、11,000元和13,000元不等的津貼金額,其中新增的「4人或以上住戶」由今年津貼10,000激增三成至明年的13,000元。整個項目涉款約4.68億元,估計全港約5.3萬個家庭、12.6萬人受惠。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強調,項目旨在協助「N無家庭」紓困,並非租金津貼,亦無「恒常化」的打算(見另文)。
關愛基金早於2012年10月推出「為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提供津貼」的一次性津助項目,並於去年8月通過由同年12月起接受「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的申請,關愛基金其後檢討項目後發現,受惠人士及其他持份者均認同項目能幫助低收入住戶紓緩經濟壓力,最終亦落實施政報告建議,決定第3次推出項目。
重推項目將大致沿用現行項目的受惠資格及執行安排,但津貼金額會調升,並增設「4人或以上住戶」類別及其津貼金額,以照顧「大家庭」的需要。其中,1人住戶津貼金額由3,500元增至4,000元;2人住戶由7,000元增至8,000元;3人或以上住戶由10,000元改為3人住戶的11,000元;新設的4人或以上住戶津貼金額則劃一為13,000元(見表1)。項目由基金秘書處負責落實推行,並由非政府機構營辦的239個服務單位協助推行。
設入息及租金上限
受惠住戶須以月租(或更長租期)形式租住私人樓宇、工廈、商廈、民政事務總署轄下的「單身人士宿舍計劃」宿位;或居住於臨時房屋、船艇或是無家者。此外,受惠者的每月入息不得超過指定限額,其租住單位的每月租金亦設有上限(見表2),且屬非綜援戶及沒有在香港擁有任何物業。
羅致光指出,秘書處將於下月起,按住戶人數分階段核實首次推行項目時的受惠住戶(舊申請住戶)的資格,並向其發出通知信,同時接受新申請(見表3)。如舊有受惠住戶符合項目的受惠資格,須於申請期結束前,填妥夾附於通知信內的回條及附錄,寄回秘書處以確認資格。
申請至收款需30天
秘書處在核實住戶的資格後,會發出核實資格結果通知信,並按住戶於首次推行項目時選擇領取津貼的方式(即以銀行轉帳或抬頭支票)安排發放津貼,需時約1個月,1人住戶最快可望明年2月初獲發津貼。然而,如舊申請住戶的家庭狀況有變,例如有合資格的新成員等,則須重新遞交申請表。秘書處收到申請後,會將住戶的資料轉交相關服務單住以聯絡住戶作出跟進。秘書處及服務單位亦會審核每份申請,並會抽查部分申請,由服務單位進行家訪及入息審查。
羅致光指出,項目已是第3次推行,但強調「不是租金津貼」,只是協助無法受惠於政府紓困措施的「N無人士」,亦無意將項目恒常化。他又表示,正研究項目對「N無人士」的援助成效,料明年4月公布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