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並無恒常化考慮。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受反對派立法會議員「拉布」影響,涉及70萬基層市民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實施日遙遙無期。昨日在記者會上被問及「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是否「低津」的替補,以及「低津」實施後是否不再推行有關計劃時,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斬釘截鐵地表示,兩項計劃並無直接關係。他又強調,無意將已屬第3次推行的項目恒常化,是基於其目的在於紓困,今後再推行與否亦需視乎財政預算案的紓困措施。
有關注基層團體及劏房戶歡迎關愛基金繼續向「N無人士」發放一次性津貼,更將津貼金額「加碼」,認為有助減輕他們住屋開支上的負擔。不過,團體同時希望當局將項目恒常化,令更多人受惠。此外,團體亦擔心有居於工廈及商廈的劏房戶,害怕申請津貼後單位會被取締,而不敢提出申請,令他們未能受惠。
羅致光昨日承認,關愛基金每次推出援助項目時,都會一併評估其恒常化的可行性,而過去亦已有多個項目,例如為小學生提供午膳津貼等,亦已由各政府部門恒常推出。但他指出,自從第一次推行「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時,並無考慮將其恒常化。
是否繼續 視乎財爺有無「派糖」
羅致光解釋指出,推行有關項目的其中一個出發點是財政司司長不時會在財政預算案中推行一次性紓困措施,例如向綜援戶多發一個月津貼及為公屋住戶代繳租金等,「但卻未能惠及非綜援、公屋住戶及露宿者等N無人士,關愛基金正好發揮其功效。」
他又指出,推行「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的另一個目的是希望透過服務單位接觸並了解該些「N無人士」,將他們連接起來,並向他們提供各種需要的援助,因此並無恒常化的考慮。他表示,日後會否再次推行,要視乎財政預算案有否紓困措施。至於「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羅致光則指兩者在設計與構思上,都無直接關係,不能混為一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