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指,由當局收地整合可解決農業園的土地問題,但現階段不會透露選址及收地價格。有農場負責人認為,農業園及農業基金有正面意義,但認為諮詢文件未有提及本港農業長遠規劃,促請當局正視「農地非農用」的問題。
港府日前推出新農業政策冀設立農業園,並就此進行公眾諮詢。高永文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指出,本港農民面對最大問題是租地難,因大部分農地屬私人擁有,租用年期無保證,難以吸引投資基建。
他指,若由當局收地整合、改善基建及設立農業園,就可以解決土地問題。他重申,現階段不會透露選址及收地價格等問題,以免討論未能聚焦於政策上。
農研中心促正視「農地非農用」
香港農業發展研究中心成員劉海龍則指,本港現時有逾3,700公頃農地荒廢,認為發展農業可帶動如休閒農場、運輸物流、導賞團及研究等產業。
他認為不少上一代香港人有務農經驗,只因生活需要轉做保安等工作,發展農業可為他們帶來就業。另只要加強培訓,就可吸引青年入行,當局應正視「農地非農用」的問題。
本地有機農場負責人黃如榮稱,期待本港有農業政策,認為農業園及農業基金有正面意義。不過他認為諮詢文件未有提及本港農業長遠規劃,同時部分內容不清楚,包括沒解釋土地是用作有機、水耕還是多元化種植,及文件沒交代農場規模。
另有退休農夫指,應發展天然農耕,不希望出現工廠式農業園,表示農業可發展果園、漁塘及種花等。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就表示,應發展高科技農業,亦可嘗試無土及立體種植等多種耕種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