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鴻震 博士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國際專業管理學會會長
政改第二階段諮詢快將推出,民主進程在二零一七年能否跨過普選里程碑,現時仍有不確定因素,香港的政制和繁榮的未來,仍有賴各方人士努力。青年人要爭上游,民生要發展,都必須要透過發展經濟來實現。香港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努力爭取在國家經濟發展大潮中尋找新出路和新方向,年輕一輩必須深刻理解這一時代趨勢,積極參與,切忌浪費發展時機。
「佔領」行動隨着銅鑼灣的清場行動而曲終人散,相信對大部分市民而言,都如同舒出一口悶氣,一直以來緊張的對峙氣氛全消,路障拆除,人群散去,還給市民一個回復正常的聖誕和新年假期。「佔領」行動得以和平結束,有賴特區政府以極大寬容對待示威者以及擁有高質素紀律和訓練有素的香港警隊,亦全賴市民的容忍和包容。
當局處理「佔中」果斷得宜
自從有人提出「佔中」以來,社會上大部分聲音都反對此非法行為,及至人大常委會在八三一決定普選框架以後,普遍聲音都支持根據基本法及人大框架去推行二零一七年特首普選,向民主踏出歷史性一步。因此當「佔中」正式展開,社會反對聲浪很大,也得不到大部分市民的支持。及後「佔領」行動中有部分示威者一直衝擊警方防線,又經常挑釁在場警務人員,這對於警方執法及維持在場秩序帶來極大困難。當「佔中」蔓延至旺角、銅鑼灣,行動為更多市民帶來種種不便,對附近商戶和受影響的巴士及的士司機等就更加苦不堪言,也因此令社會各界對特區政府寬容的處理手法有不同意見。在過去的示威活動中,示威者經常以「特首下台」 為口號,予人一種弱勢政府的感覺,但此次清場行動果斷有效,就清楚表達出政府的堅定決心和策略得宜。
有部分示威者至今仍不滿警方執法過程,甚至指責警方採用過分武力,以偏概全攻擊警隊。事實上,在長久的「佔領」行動中,有傳媒拍攝到個別警務人員的不妥行為,但這些失當事件已立即被處理和跟進,反映警隊十分重視事件。事實上,警員已因為「佔領」行動而每日加班達十五至十六小時,於前線又被人以各種不同方式加以羞辱和挑釁,身心俱疲。連續拉鋸七十多天,警務人員仍能保持極大克制和容忍,以致在清場時能以高效和平的手法執行,實屬難得。國際上各地區政府對付示威者向來從不手軟,最近就經常可在電視上見到,相較之下香港警方可謂相當「斯文」 ,眼睛雪亮的香港市民和各界傳媒應該看得清楚。
「後佔領」時期各界亟待反思
持續兩個多月的「佔領」行動在得不到社會響應下草草落幕,但政治爭議恐怕仍未消除,行動會否死灰復燃還是未知之數,此次事件對各方人士值得反思和檢討:對反對派而言,激進政治行動不得民心,也無法改變特區政府和中央對政改的決定,繼續抗爭只會延續內耗,徒勞無功,反對派應該思考在「後佔領」時期如何自處,如何在人大框架下開拓香港的民主空間;對建制派而言,「佔領」事件反映了青年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大家應思考如何改善各項民生問題,為青年人提供更大的向上流空間;對特區政府而言,短期內開展第二階段政改諮詢是重要一步,長遠而言,政府需要提供更多渠道及平台傾聽青年訴求,減少社會矛盾。
隨着「佔領」行動終結,受影響的市民和商戶重獲寧靜,辛勞的警員也可恢復本來作息,社會的對立應該逐漸放下。政改第二階段諮詢快將推出,民主進程在二零一七年能否跨過普選里程碑,現時仍有不確定因素,香港的政制和繁榮的未來,仍有賴各方人士努力。青年人要爭上游,民生要發展,都必須要透過發展經濟來實現。香港作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努力爭取在國家經濟發展大潮中尋找新出路和新方向,年輕一輩必須深刻理解這一時代趨勢,積極參與,切忌浪費發展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