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早前就此邀得645名中學資優生進行大規模研究。 受訪機構供圖
易分心太敏感或致情緒困擾 追求完美不敢挑戰新事物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李穎宜) 資優學童有過人之處的才能,但他們往往亦面對相應的適應問題,需要外界關注。香港資優教育學苑早前就此邀得645名中學資優生進行大規模研究,發現在各適應範疇中,本地資優生於「過度激動及敏感」、「多向分化潛能影響專注與抉擇」及「負面完美主義」三方面問題較嚴重,應作針對性跟進支援。研究強調,對青少年來說資優既是「財產」亦是「負擔」, 而旁人以為資優就是「全才」、不用特別照顧等不現實假設,也往往對學生心理發展帶來挑戰,尤其需要於相關的家長及老師教育中,釐清關於資優的迷思。
參與是次研究的600多名資優生就讀中一至中六,並於數學、科學、人文學科及領導才能有優秀表現,資優教育學苑透過涉及24項內容的專業量表,了解他們共六方面適應問題的情況。
由於資優生對人和事的反應較一般人強烈,其複雜的感受容易造成情緒困擾,是次研究數據顯示,「過度激動及敏感」是資優生最顯著的適應問題,以20分為滿分計,共獲13.78分。而因資優生多具較強好奇心,能於多個領域展現潛質,但亦因而欠缺專注和深度,在面臨抉擇時更會顯得困惑和焦慮,其「多向分化潛能」也獲13.42分的較高分數。另害怕失敗,不敢嘗試新挑戰,及因而引起沮喪與心理負擔的「負面完美主義」一項則有13.38分,亦屬高分數。
倡課程支援 解師長迷思
至於其他三個適應範疇,分數相對較低,包括「家長期望過高」(11.66分)、「學校課程欠挑戰性」(11.24分)及「人際關係欠佳」(8.63分)。因應上述數據呈現三方面較嚴重的適應問題,資優教育學苑建議應為香港資優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工作坊,焦點探討情緒與壓力管理、前景規劃,及追求完美等內容。
另學苑又指,資優生的學習及情意發展特色,以及他人的誤解或不合理的期望,易令其面對更複雜的適應問題,需要透過調適教育培訓課程作支援,特別是要釐清家長與老師對資優的的迷思與誤解,讓他們了解資優生的情意及發展需要。
資優自覺「異類」難結交朋友
是次研究並設開放式提問,深入了解「資優」身份帶給有關青少年的轉變,撇除認為「不變」的一群外,最多資優生提出對「朋輩互動」轉變的關注。當中正面的轉變包括有學生在被評估為資優後成功結交新朋友,及因新增「資優」話題令友儕關係更佳。不過同時,部分資優生因感到自己不被了解而出現一種「異類」感覺,或甚至因而被孤立,有資優生直言感到身邊同學「會妒忌我」、「在我背後說壞話」,令他們覺得難以結交朋友。
註冊教育心理學家、資優教育學苑委任校董余古少賢指,是次研究說明資優生「青少年階段」的適應情況,但要更深入了解,其實需要追蹤和跟進資優生整體成長歷程,包括更年幼的小學階段。
她又認為,並非全部資優青少年都有適應問題,在關注之餘社會亦應避免為資優生添上「有問題」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