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馬曉芳)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見圖)近日在「清華三農論壇2015」表示,農業價格補貼政策不應過於強調保收入問題, 「保不了,還會影響市場機制發揮作用」 ,應該適當提高對價格波動的容忍度。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已決定明年目標價格政策不會擴大,重點工作仍是將現有大豆和棉花試點組織好,堅實基礎。目標價格政策是作為托市收購的替代政策提出的,杜鷹認為其核心是「價補分離」,即當市場價格低於政府制定的目標價格時,政府不再入市收購,而是讓價格隨行就市,直接將差價補貼給農民。目標價格若能成功實施,可減少現行托市收購政策帶來的市場扭曲。
杜鷹指出,中國農業體系正面臨着越來越多的矛盾和挑戰,實行目標價格政策可以解決以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承擔過多保障農民收入功能的問題。目前農產品目標價格改革主要存在操作上的問題,將目標價格政策劃入黃箱政策存在困難,需要研究考慮納入綠箱或藍箱政策。
他表示,原用於補貼收儲的錢可用到目標價格政策上,從試點來看,市場機制得到發揮、棉農利益基本穩定、國內外價差縮小、庫存改善、棉紡企業境況好轉,「產業鏈活了。」他說,「過去我們對價格波動過於敏感。應該訂立一個區間,區間內就應當容忍。」
林毅夫:新常態下需推進「三農」改革發展
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專職副主席林毅夫在論壇指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可能像過去那麼高,但仍將維持持續快速發展態勢,目前經濟下滑是因為短期總需求波動。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政府需努力推進「三農」改革發展:擴大農業經營規模;鼓勵種植經濟作物;讓農民參與到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環節;支持農村的新科技、農田水利和農業基礎研究;農產品必須符合產品質量標準;提高農民素質;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搞好農村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公共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