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畢節市政協委員、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湯宇華。本報貴陽傳真
「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卻持續三年提公交系統改造的提案,好像是不務正業。」畢節市政協委員、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湯宇華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幽默地說。「政協委員也要有『專』的精神,就像『釘釘子』一樣,選一個點,關切實際社會生活的點,持之以恆地追。」這是湯宇華對政協委員履職的深切體悟,也是對自己連續三年關注公交終有成效的總結。■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徐悅
湯宇華向記者解釋畢節市公交問題的歷史緣由:「2011年以前,畢節是一個縣級市,升級為地級市之後,公交還是沿用之前原畢節市的公交,也就是說,現在畢節城區的公交不是市級公交,而是七星關區(地改市後,原畢節市區改稱七星關區)的公交。」
湯宇華的家離學校步行只需15分鐘,平時幾乎不坐公交車。「但是,我的學生和同事幾乎每天都要坐公交車,因為公交路線不合理、堵車等原因,老師上班也經常遲到,所以我堅持三年關注公交,這是一件民生大事。」湯宇華說。
小公交不能支撐大城市
為了找出畢節市民乘公交難的問題,寫出一份詳實的提案,湯宇華曾經花兩個月時間把畢節市區的公交線路坐了個遍。「公交線路設計不合理的問題,都是我這兩個月坐公交車發現的。比如,缺乏城市環線車、郊區車,因為線路不合理導致堵車、站點過於密集等等。」談起畢節市區的公共交通問題,湯宇華口若懸河,儼然一個專家。經過親身體驗,他判斷,作為一座新興城市,又被定位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畢節市區的小公交不能支撐大城市的發展,畢節市區亟待建立「大公交系統」。
親自實踐的同時,湯宇華亦十分注重廣泛聽取民眾建議。他直言,自己提案中的好幾條整改建議都是直接從市民那裡聽來的。比如針對某條路段的擁堵,一位退休老人告訴湯宇華,只要公交車實行逆時針全單行,路面就會暢通得多。湯宇華最終將這條建議寫進了自己的提案裡。
主席督辦提案 促專項規劃出台
2013年,是湯宇華關注畢節市公共交通的第二年。在當年畢節市「兩會」 上,他遞交關於「大公交線路系統」的提案。一個月後,湯宇華的提案被列為唯一由市政協主席會議重點督辦的提案,得到了最高規格的重視,相關部門也一一承諾給予高質量的辦理。
2013年6月4日,畢節市政協主席郭良正帶領主席會議成員,就湯宇華的提案組成視察組,對公交運營情況進行調研。公交企業體制不適應行業發展、公共交通運力嚴重不足、公共基礎設施陳舊、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後等問題出現在視察組的視野裏,視察組將問題與建議寫進了視察報告,呈報畢節市委、市政府。
兩個月後,由畢節市城鄉規劃設計院編制的《畢節市中心城區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經市政府批覆後正式實施。在《規劃》中,公交線路得以增加,比如增加了連接周邊鄉鎮的特殊線路,公交車數量的投放和站台布局更趨於合理,提前做好軌道交通規劃。「我提案中的很多訴求也得到了實現,增加了城市環線車、區間車、郊區車,增加100多輛新能源公交車。公交公司完成了體制改革,運營權也收歸國有。還對60多輛出租車進行了置換。」談起這份跟自己不無關係的規劃,湯宇華倍感欣慰。
政協委員需「釘釘子」精神
「政協委員也要有『專』的精神。」湯宇華介紹說,他於2012年當選為畢節市第一屆政協委員,當年他提的是「公交線路設置」的提案,2013年提出「大公交線路系統」的提案,2014年的提案則是「關於較快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的問題。
正是這份執着的「專」,讓這位教育工作者持續三年關注公共交通。其提案不僅得到市政協主席會議的重點督辦,更助推相關政策的出台實施,惠及廣大民眾。可擅長「釘釘子」的湯宇華仍不夠滿意,他說:「困擾各級政府和廣大市民的乘車難問題依然存在,老城區交通擁堵日趨嚴重,嚴重影響畢節市作為一座區域中心城市的健康發展。為此,必須加快實施『公交優先』的發展戰略,以此作為破解城市管理難題、增強城市活力、提升市民對政府工作滿意度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