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滬指一路高歌猛進,種種業務對一眾券商資金消耗十分明顯,不少券商謀上市或定向增發。圖為湘財證券泰興路營業大廳。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滬指一路高歌猛進,對於後市樂觀的判斷使得券商在兩融業務上繼續瘋狂。券商股權質押業務也在一路飆升,壓力信託、銀行份額。但種種業務對一眾券商資金消耗也十分明顯,有業內人士稱,多項依賴資本金的業務已經使得部分小券商捉襟見肘。為能及時「補血」擴大資本,不少券商謀上市或定向增發,希望通過多種途徑增加淨資產。
為8%融資利息 高槓桿操作
融資狂熱潮持續,券商為坐享8%融資利息,大力鼓勵投資者加大槓桿入市。有投資者明明只向券商融資15萬元(人民幣,下同),最後居然批了30萬元。且在實際操作中,不少券商通過傘形信託等途徑以及複雜操作實現槓桿率的擴大,目前槓桿率普遍在3-5之間,超過兩融業務規定的2陪。業內人士指,這樣帶來的後果,不僅加大券商本身風險,亦會使得資金告急。
有券商內部人士透露,由於過度追求融資融券帶來的經紀業務,目前一些小券商面臨自有資金不足,發展業務時受制於資本的情況。該人士還指,早先兩融業務並未這樣瘋狂,券商對資金需求尚未那麼強烈,但自去年11月起,融資融券業務經較年初翻倍增長,尤其是融資業務,這是此前券商都沒有預期到的,資金告急也到了一個非常緊迫的地步。
方正證券報告也表明,部分券商融資額度早已告急。許多公司只得將固收、量化等業務放緩,將更多資金讓渡兩融。
數據顯示,去年底滬深兩市融資餘額急速攀升突破萬億大關高達10,256.56億元,國泰君安預測,如大盤繼續上行,至今年底券商融資融券總規模或可突破1.5萬億元。國泰君安同時表示,融資融券目前已成為新牛市下A股市場的一種交易策略,對於大筆融資買入的股票,如果融資買入金額在1億元以上,佔當天成交30%以上,其後面上漲動力和幅度都比較大。湘財證券周樂峰亦指,從多日個股排行情況來看,若非兩融標的股,還是不要去碰為妙。
在融資業務迅速消耗着券商資本金的同時,券商的股權質押業務也在迅猛發展,其市場份額在不到一年半內已從不足10%漲至近60%,遠超銀行和信託,這對券商而言也是一張吸金大口,迫使券商急需填補資金缺口。
8券商排隊上市 多家擬增發
為解資金飢渴,券商們也在積極謀求辦法,據證監會網站最新數據顯示,目前A股共有8家券商處在排隊階段。此外,券商還積極參與其他上市公司承銷,今年新年伊始,有20家企業獲IPO批文,其背後有17家券商作為保薦,以此來分食承銷費用。同時,增補資金的方法還有定向增發,即向特定投資者發行。2014年已有10家左右的券商發佈了定向增發方案,目前還有西部、國海、招商、國金、光大證券等券商發佈定向增發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