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山」字前面加上方位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往往各有深意。 網上圖片
顧 農
過去中國最有名的山是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各有豐富的傳說和故事。單是一座龍頭老大的泰山,其文化內涵之豐厚就是一個簡直說不完的話題;其他四嶽也都各有千秋。至於佛教的四大名山:五台、峨眉、普陀、九華,資格就要淺得多了,黃山等等,尤屬後起之秀。
嶽也就是山,比較大而有名的山;但東嶽絕不能說成東山。這不僅因為離泰山不遠就有一座東山,即所謂「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那座東山;更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提到東山時,人們會首先聯想到成語「東山再起」中的東山,那是東晉著名宰相謝安早先隱居高臥的地方(在今浙江上虞西南),後來他一出山就顯示了不凡的身手,為政很有一套,又勝利地指揮了淝水之戰,立下不朽的功勳。
一個方位詞加一個山字,在古代往往各有深意。例如西山,叫西山的山很多,但最容易令人想起的是首陽山。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齊兄弟並不擁護已經非常腐朽的商王朝,但又不贊成武王伐紂用武力去推翻它,所以在改朝換代以後決心義不食周粟,跑進一稱西山的首陽山裡躲起來靠吃野菜過日子。從此「西山」就同前朝遺老的藏身之地建立了某種深刻的聯繫,在古人的詩文裡往往如此。
南山則與隱士有關,早就有這樣的用法,稍後陶淵明詩有句云:「采菊東籬下,悠然望南山」,從此「南山」的文化蘊涵更加固定化了。
北山一般指洛陽北面的邙山,那裡曾經是漢朝公卿貴族非常看好的葬身之地,於是後來往往以「北山」或「北邙」指墓地。另外南朝作家孔稚圭有一篇罵假隱士的《北山移文》,他文章中的北山本來指南京的鍾山(紫金山),後來也被泛化了,往往指假隱士的作秀之處--他們一有機會就會從這裡跑出來擠進官場裡去。先隱而後仕本來並不成為問題,謝安就曾經如此,更早的諸葛亮也是如此;問題是有些人出山後並無貢獻,只是一門心思地吃國家的俸祿,而他先前的隱居也只是為了假裝清高、提高身價,這就讓人看不起了。
學習漢語的難處,就在諸如此類的地方:字都認得的,表面意思也懂,就是深層含義不容易明白。外國人學漢語,這種地方就更難一些--我們學外語也總是碰到這一類問題。要真懂一種語言就得懂它那種文化。
當然,只要多加努力這是逐步可以弄明白的。即以五嶽而言,我讀過一本美國人魏廉·埃德加·蓋洛(William Edgar Geil)博士寫的《中國五嶽》(1926年英文本,2006年彭萍等人的中譯本,山東畫報出版社),內有不少當年的老照片,從中可以看到一百年前的五嶽以及朝山進香的遊客是什麼樣子,很好玩的。這位地理學家從清朝末年起多次來中國旅行,為時甚久,後來還就中國的名勝古跡寫過好幾本書,可以算是一個中國通。
蓋洛博士對中國的語言和文化有相當不錯的理解,但書中也有若干地方表明他不免還有些隔膜之處,對漢語的掌握也有夾生的地方。真要把中國的語言和文化弄通談何容易,我們自己也還有些不大通的地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