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朝北的書房於作者而言是讀書寫作效率最高的書房,也是對家人愛的體現。網上圖片
吳翼民
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來,尋常百姓的居住條件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比方說,最近我已經決定再度搬遷到更加寬敞宜居的新家。那天與妻子一起去實地勘察剛落成的新居,(明年春天交付)我們在毛坯房巡視着,妻子欣然說道:「這下可以挑選一間朝南房間做你的書房啦。」,我搖搖頭,一字一句回應:「不,依然把朝北的一間留給我做書房吧。」妻子認為又虧欠了我,我則十分滿足答道:「書房朝北,我心向陽;書房雖小,我心寬宏也。」
回憶若干次搬遷,再追溯到無房的年代,哪一次我不是退而求其次、樂天安命於我的書房?最早我在某縣文化館工作,與妻子和孩子分居着,居所是朝北一個小小的樓梯間,我謔稱為老上海的「亭子間」。小小「亭子間」可是誕生許多大作家的呀!那樓梯間極小,只一張床,連寫字枱也擺不下,只能伏在床沿上或坐在被窩裡寫作,十五支光的電燈昏昏,冬天窗裡風尖,夏日屋內如烤,蚊子營營偷襲,小青蟲亂撞亂撲而殞身不顧,天明視之,總有幾顆牠們的殘骸狼藉於我的稿紙之上。後來結束夫妻分居,權且棲宿於岳父家的一隻朝北小閣樓上,連身子都不能站直,寫作卻愈加勤奮,無處擺放書本和稿紙,只管往床角堆,妻子戲稱,終有一天我會被書本和稿紙給埋了。我笑道:「埋了才好呢,書稿為塚,風雅空前絕後哪!」無處堆放書稿是小事,夏天酷熱和蚊子騷擾才是最苦惱之事,一架小電風扇扇出的風也燙人,點上的蚊香把蚊子趕飛的同時卻把我這「大蚊子」給熏暈了過去。每當此時,唯一心憧憬着住房改善,何時也能賜我一間獨立的書房啊?
獨立書房之事不是「空中樓閣」,說有就有。二十年前福利分房轉成房改房,我獲得了一套三室一廳的住房。妻子說,朝南一間做書房吧。我說,書房朝南,忍心讓孩子居北?遂達成默契。妻子讓人在裝潢書房時整暖色調些,在牆上覆了板壁牆裙。我感受到了妻的溫暖,心中幾無朝北的寒意,更有趣的是無意間我發現牆裙板壁中有木質的紋理宛若三頭雄獅圖案,大喜,把書房取名為「三獅書齋」,--有三頭「獅子」雄視着陪伴我,我的筆和電腦鍵盤能不流淌出真性情的雄健文字?
一晃十年,我搬了數次家,依然是朝北的書房。朝北書房外面正好是悠悠流淌着的古運河,還有運河邊的林蔭,運河上的橋樑,我視為極佳的風水。妻子說,朝北臨河的書房透風,到了冬天可冷着呢。我說,朝北的書房面對運河通透、敞亮、活潑、靈動、冷靜。唯其冷,才有靜啊,那不正是我所企求的境界麼?其實我取朝北房間為書房,仍然是為孩子着想,其時小外孫已經降生,一段時間,女兒一家暫且居住在我家,能不把充滿陽光的朝南房間讓給他們居住嗎?妻子哪能不理解我的心意?於是許下諾言,下一回搬家,無論如何要為我安排一間朝南的書房啦。
又一個十年過去了。人道「五年換車,十年換房」,我好歹沒有脫班。這回的房子自然又上了個層次,可我堅持書房方位不變,那是因為家中又有了新的情況哩,--岳父去世後,年邁的岳母隨我們生活,我無論如何應該把朝南的房間留給岳母呢。我一如既往對妻子說:「謝謝你的好意,朝北的書房才是我的最愛,是讀書寫作最見效的書房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