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經濟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特稿:分析師淪為「財經演員」


娛樂明星時不時爆出「雷語」來搶眼球,在互聯網時代已經司空見慣,雖然遭到抨擊,但往往確實能起到炒作的效果。近年來內地不少財經分析員也有樣學樣,為了提高自身知名度,發表研究報告時劍走偏鋒各出奇招,標題黨、找噱頭、玄幻體和自我嘲諷等另類風格紛紛出爐,原本嚴謹專業的財經分析,出現了日漸娛樂化的趨勢,甚至淪為散戶嘲笑的對象。

出奇招淪為笑柄

內地券商長江證券分析師覃川桃上周五發表的報告,用香港歌星林憶蓮的流行歌曲《傷痕》來描述對市場的看法,稱這首歌原本有兩句歌詞是「愛有多銷魂,就有多傷人」(拉得高才能砸得深),稍微調下順序即可表達為 「愛得多傷人,才能夠銷魂?」報告對A股前景持樂觀看法,但由於發表時點並非在A股「119」暴跌當日,而是在連漲三個交易日之後才出爐,未免有馬後炮之嫌。該分析師對此非但不以為忤,反而在報告中自我調侃是「不太勤奮的研究猿(員)」,又稱自己是因為休假時沒帶電腦,所以只能當事後諸葛亮。

有網民對這種自嘲相當反感,批評分析師「臉皮太厚」。孰不知在此之前,長城證券分析師朱俊春已經發表了更加「不要臉」的言論。他在「119」暴跌當日見風轉舵,由此前的唱好派轉軚為唱淡派,聲稱「上周我們還是大盤堅定的擁護者,但是黑天鵝事件後,我們堅決不要臉了,做賣方的就不能要臉」。然而A股此後的表現偏偏又背道而馳,「不要臉」的結果是「被打臉」,成為廣為傳播的笑柄。

其實,內地分析師這種「語不驚人死不休」不斷的風氣,非自近日始。早在去年8月,國泰君安首席分析師任澤平發表的報告,就多次爆出「雷語」,諸如「二至三季度就好像和舊愛(傳統重化工周期行業、基建、房地產)偷歡......喚起了你對往事的美好回憶,相約共度良宵......」,被網民引為笑談。此君在9月底的報告又以「章回小說體」將熊市描繪成一頭「太白金星」的「坐騎」,稱自己「聯手眾英雄戰熊,初戰告捷......然決勝尚需時日,舊勢力仍待機反撲,不若化善此孽畜,期待慢牛」。

海通證券甚至「爆粗口」,去年10月在一份報告中稱市場雖然下跌,但跌幅不大,「你媽覺得你冷不是真冷」,所以市場無需恐慌。相比之下,申銀萬國似乎較為高深,曾發表一份報告名為《從非主流到AB站:80、90、00後亞文化屬性演替與互聯網投資策略》,全文充斥「二次元」、「腦洞系」、「彈幕視頻」等新鮮詞彙,讓不少公募基金經理大呼「看不懂」。

券商產能過剩被遺棄

有分析認為,之所以發生這種財經報告娛樂化的趨勢,是因為券商已成為一個產能過剩的行業。海通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現在的研究報告太多了,90%的研究報告都沒有人看,被遺棄了,成為垃圾」。其實,內地有些研究所相對比較嚴格,除了觀點明確和邏輯嚴密,還要求內容平實,不能接受出格的標題和文體,有些研究所則給予比較大的自由度。

由此看來,財經分析員可能也只是一份表面風光的行業,如果沒有真才實學,要靠「雷語」來搶眼球的現象仍會層出不窮。所以,香港戲稱這類分析師叫做「財經演員」,上電視、出報告都是為了博收視、搶眼球娛樂大眾,香港的叫法似乎更加貼切。 ■記者 涂若奔

相關新聞
沃爾沃55億購東風商用45%股權 (2015-01-27) (圖)
滬銀監將對銀行房貸壓力測試 (2015-01-27) (圖)
特稿:分析師淪為「財經演員」 (2015-01-27)
兗礦集團8企擬上市 (2015-01-27) (圖)
滬自貿區新板塊各有側重 (2015-01-27)
滬指五連升創5年半新高 (2015-01-27) (圖)
穗國資委擬收編市屬國企 (2015-01-27) (圖)
安邦壽險獲批設基金公司 (2015-01-27)
A股錢從哪裡來系列:借錢炒股溫州配資熱爆 (2015-01-26) (圖)
配資賺錢案例 (2015-01-26) (圖)
放貸人穩賺不賠 好過上班 (2015-01-26) (圖)
股票配資槓桿高需關注 (2015-01-26) (圖)
特稿:專家:傷過後溫州人尋安全投資 (2015-01-26)
遊走法律監管灰色地帶 (2015-01-26)
溫州去年證券交易額萬五億 (2015-01-26)
特稿:高盛哈繼銘:中國股市是「猴市」 (2015-01-26) (圖)
內房分化大茶飯不再 超六成內房股去年銷售未達標 (2015-01-26) (圖)
部分已公布2014年銷售業績的內房股(人民幣元) (2015-01-26) (圖)
政府大面積鬆綁限購救市 (2015-01-26)
內房需求放緩 「爆煲潮」乍現 (2015-01-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經濟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