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戴岑容以出色表現去年考獲內地高考「港澳台聯招試」歷來最高分佳績,以「狀元」姿態入讀香港大學工程學院。 馮晉研 攝
戴岑容奪歷來最高分 冀圓「全息投影」智能眼鏡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香港高等院校具國際高水平,每年都吸引大量各地尖子來港升學,當中不少學生學習背景多元,豐富校園生活環境。來自台灣的女生戴岑容是其中之一,因父母工作關係,她初中起便於內地接受中學教育,並以出色表現去年考獲內地高考「港澳台聯招試」歷來最高分佳績,以「狀元」姿態入讀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她形容,相比學習氛圍較傳統的內地名校,港校的開放令自己感受很深,「內地的大學是學校;香港的大學卻是一個社會。」喜愛學習高科技知識的她,現正積極克服英語及廣東話挑戰,希望能在港盡展所長,他日能「用科技來玩」,達成研發「全息投影」技術和智能感觀眼鏡的夢想。
現年19歲的戴岑容,初中時因父母前往江蘇工作,她隨行到內地生活及就學。她分享指,在當地讀高中時亦曾考慮報讀清華大學,但因聽聞有學姐成功考入港大,遂開始感興趣;後來又從招生會了解港大校園環境國際化,師生來自不同背景,且推行全英語教學,於是毅然報讀。
由於台灣的背景,學業成績不俗的她去年高三時參與內地高考「港澳台聯招試」,更獲得歷來最高的702分佳績(750分滿分),順利獲港大工程學院取錄,她笑言,自己對讀書成績「有野心」,今次有「夢達成」的感覺。
學拓人際關係 英文廣東話兩大「天敵」
就香港與內地大學的比較,戴岑容憶起從學長所聽的說話:「內地的大學是學校;香港的大學是一個社會。」來港後,她對此感受特深。她解釋,「在內地上課班級概念很重,香港每個班都是不同人,自己要發展人際關係,不然別人不會理你」,而參加社團和住宿等,也要自己獨力將身邊一切打理好,令她的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升。
戴岑容又表示,語文是她在港學習的一大挑戰,她笑言自己英語程度「挺爛」,由於往日不太注重詞彙的累積,不時要用更多詞語解釋同一個意思,且說話結結巴巴,擔心別人聽不懂。
她憶述,參與港大招生面試的前一周,每天都要上英語面試班,希望言之有物,又反覆對着錄像鏡頭練習。不過,儘管準備充分,自己在真正面試時仍會發抖,辯論時「搶不到話,很緊張。終於到輪到我說,講的時候上嘴唇在跳。」
她希望能夠認識更多朋友,所以努力改善英語,以與同學更深入交流,也藉以提升學習效率。另外要融入香港的生活,廣東話不可或缺,一提到這個「天敵」,她即高呼:「好難啊!」,現時她大概只能聽懂一點廣東話,猜出其意思,但發音仍有困難,例如會將「唔該」讀成「毛雞」。
自小喜手作 望研高科技產品
談到畢業路向,戴岑容表示,要視乎在港學習的情況,暫時未有方向。她分享,父親曾學習電子工程,加上自己自小便喜愛動手弄一些奇怪且涉技術性東西,對高科技產品特別感興趣,讀工程是希望「用科技來玩」。她幻想過日後能親自製作全息投影技術和智能感觀眼鏡,前者可如電影中由人手操控存在於空氣中的熒幕;後者佩戴後令人有置身遊戲場景的真實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