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熾華
香港大學作為亞洲著名學府,曾經培育出諸如孫中山這樣「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傑出人物和數以萬計的科技人才、醫學專家、優秀教師、社會名流,為國家、社會作出貢獻而驕傲。可是,好好的一間學府,從4年前百年校誕被讚為「香港文明之甸」,到現在竟變成宣傳分裂國家的「港獨」發源地。在亞洲,港大年復年被新加坡國大超前;在本港,本來具優勢的法律學院因前院長陳文敏濫玩政治令學術評分慘輸中大。在校內,教師涉嫌發起「佔中」亂港向警方自首,學生因藐視法庭而多人被捕;學生會刊物《學苑》公然鼓吹分裂國家的「港獨」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够了,港大不到數年,這善育英才的校園碧樹凋敝、雜草叢生、鼠輩橫行。「昨夜西風凋碧樹」,是甚麼「西風」把港大弄得面目全非呢?因為它犯了四違背。
違背港大校訓。港大校訓曰:「香港大學,學術殿堂;追求卓越,科教興邦;群倫領袖,啓向導航;享崇高於國際,為亞洲之榮光;建科學之宏宇,拓學問之新疆;育才並重德育,樹人以作棟樑;得天下英才而施教,授終身學習之良方」。作為學術殿堂,追求卓越的目的是「科教興邦」。邦者國也,國當然是中國,興的當然是中華民族,於是遠有孫中山先生是國之棟樑;近有徐立之校長服務於浙大。如今相反,《學苑》公然宣傳「港獨」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而作為英籍校長馬斐森以「言論自由」慫恿包庇,美國輿論也支持港大學生會的分離行為。「西風」吹入校園,凋落了英才和棟樑的樹苗;培植了美、英包圍中國的應聲蟲。崇高目標既失,便就一錢不值,此所以港大淪落的主因。
教師違背師德。韓愈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道即做人道理和道德行為。不傳道德為先,等同練馬師蒙住馬匹和騎手之眼,練出來騎手只會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墜水溺斃。港大的法律副教授帶頭發起違法「佔領中環」,鼓吹「公民抗命」,將政治理想置於法律之上,於是有學生脫離校園和荒廢學業。業授不成,更有教師掩飾「黑金」,向所屬學院及港大「民調」機構捐獻來歷可疑145萬元以作為支持「佔領」之用,上至院長,違反廉署規管高等院校接受捐款規定。上樑不正,下樑歪斜,如此師生,港大焉不倒塌!
違背「四心」標準。中國傳統儒家代表孟子,提出教育出來的弟子,必須具備「四心」即:是非之心、仁人之心、惻隱之心和廉耻之心,即是智慧。智慧與知識技能的區別是:心指示知識;知識再豐富而心邪,則犯罪危害越大。港大教出的學生,無是非之心,參與「佔中」,害人上班上學受阻;無仁人之心,害人上班搵食困難;無惻隱之心,參與「鳩嗚」害人營商損失慘重;無廉耻之心,裂國主張仍振振有詞。師生無是非、去仁人、丟惻隱、無廉耻,焉能不敗?
違背法律原則。港大的一些教師,知法犯法,帶領「佔中」反對人大常委會和基本法有關普選的憲制决定;學生頭目帶頭對抗法庭頒布的禁制令。整個校園的方向、輿論、行為都以違法為主旋律並被騎劫。香港大學已失去辦學正確方向和目的,變成反中亂港政治堡壘,焉不是教育的重大失敗?
嗚呼,用得着引南朝.庾信《枯樹賦》來形容港大:「此樹婆娑,生意盡矣......昔年種樹,依依江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香港大學中的有識之士、有志青年能眼看港大之樹萎頓傾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