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襲陰霾 歐洲多國近期接連發生恐襲,令旅客人心惶惶,恐怖分子日後若針對機場及火車站等旅客常到地點施襲,恐損害旅遊業發展。各國政府為打擊恐怖活動,對部分國家及地區實施旅遊限制,若此成為常態,或削弱旅遊業所需的出入境自由。
通縮危機 全球多國面對通縮危機,物價下降雖能減低旅遊成本,但民眾可能會靜候價格進一步下降而推遲旅遊計劃,令業界面臨困境。人們在高失業率及前景不明朗下或傾向未雨綢繆,對旅遊態度更為審慎。
航空業不景 航空業競爭激烈,航企不欲加價下唯有將貨就價,令服務質素持續下降,導致一些旅客寧願減少出遊,以免「花錢買難受」。加上去年空難頻生,促使部分旅客改乘汽車、鐵路及郵輪等其他交通工具,意味一些過往以接待飛機抵埗的旅客為主的旅遊熱點,需要發展相關配套應付人流。
旅遊模式轉變 嬰兒潮世代逐漸退休,將擁有更多時間慢遊,新生代亦較喜愛具深度的旅遊,仔細探索目的地的歷史、文化及自然等面貌,令「到此一遊式」旅遊及傳統景點面臨挑戰。
旅客要求增多 現時科技發達,免費上網及WiFi無線上網等設施對旅客而言是不可或缺,商務旅客亦傾向攜帶平板電腦等科技產品,難免令酒店、餐廳及交通工具等的經營成本增加,同時要應付健康食品及托兒服務等新興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