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馬錦星表示,「科學園職業博覽2015」將有近80間公司提供600個空缺。 李穎宜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穎宜)香港社會正積極投入科研發展,人才需求有增無減。全港最大的科研企業平台香港科學園,近年吸納年輕專才持續大增,其即將舉行的職業博覽,吸引80間公司提供600個涉及飛機工程、機械人設計、資訊科技、生物醫療等職位空缺,較去年約400個急升五成。負責管理科學園的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馬錦星表示,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轉型關鍵,除了大學相關培訓外,更應於中小學階段為年輕人的科研興趣奠基,讓更多人「將科研融入生活,放眼未來」。
科研生態圈似「熱帶雨林」
馬錦星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創新科技是香港當下熱門議題,亦是經濟轉型及多元化關鍵,包括「以科技帶動創新」及「以設計帶動創新」兩個層面。他形容,科研生態圈猶如「熱帶雨林」,要逐層發展,各層「生態」互相依附,期望藉此重新創造「現代製造業」。
生物醫療機械人 港研究水平高
因應香港情況,馬錦星看準有關生物醫療科技、機械人等新興行業的發展,認為香港相關研究具高水平,也有條件吸引海外人才。
不過,他亦指,要推動行業發展,本地人才培訓絕不可少,但認為現今年輕人在學時對如何規劃事業發展的資訊不足,科學園遂組織職業博覽,讓更多青少年了解科技企業相關工種的發展前景。
科技人才渴市 職博空缺增五成
馬錦星表示,今年科學園職業博覽有近80間公司參與,合共提供600個空缺,較去年30間公司約400個空缺分別大增1.6倍及五成,反映科技行業人才需求正大增。他又透露,科學園第三期稍後將吸引更多科技企業進駐,單是一所大型通訊公司已需要600名專才,可見當中的前景。
對青年創業的熱門話題,馬錦星認為,當中「最重要是有念頭,有熱情」。對年輕人來說,不論創業或是就業,都一定有得着。「財政充裕的大公司就如少林寺,能訓練人才;而加入或甚至創辦中小企,亦能訓練出靈活變通的生意頭腦。」他強調,年輕人選擇出路必先了解自己的興趣,「你做不喜歡的工作或會怨自己一世,最重要是不怕吃眼前暫時的虧。」
對於在香港長遠培育創新及科技人才,他認為,應改善科研界「知識轉移」觀念較弱問題,同時要關顧年輕如「未成型泥膠」的中小學生,鼓勵其從小培養科研興趣。他指就近年所見,家長對子女加入科研行業態度已較以前開放,「社會不時討論科研成功例子及議題,大幅提高家長信心,吸引他們的眼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