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書名:《巴菲特語錄》(The Oracle Speaks:Warren Buffett in His Own Words),作者: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編者:大衛.安德魯(David Andrews),出版社:高寶書版集團。
巴菲特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奧馬哈巿(Omaha)的辦公室裡連一台電腦都沒有,但卻能創造出超越華爾街同業高手的投資業績紀錄,甚至在全球無人能敵。他的成功之道或許在於他的心裡早已建立了一套獨特的投資理念,並持之以恆。
投資,謹慎進場機會
巴菲特的選股心法,是以買一間公司來考慮,要徹底裡裡外外摸清它的一切。因此,在投資世界裡,你一定要謹慎使用每一次進場的機會。正如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在他的自傳中《擊球的科學》(The Science of Hitting)中所言:「對於一個打擊者來說,最重要的關鍵就是等到一記好球才揮棒。」這也正是巴菲特的投資哲學:「等待好球、等待好的目標。沉得住氣的就能等得到。」
對於投資,光是檢視過往的金融數據資料,或許是沒用的;否則榮登《福布斯》的四百大富豪當中,應該有不少是圖書館員了。巴菲特思考投資的最好方式是:關起門,靜下心來想、研究一家企業的未來展望;並奉行簡約的投資之道:把你了解的企業圈起來,根據企業價值、良好的管理與景氣低迷的發展局限性,刪去不合格的企業。如果想憑着預感、直覺擊敗巿場,往往是徒勞無功的。
企業,選擇「多元配置」
巴菲特認為,如果你真的懂得企業經營的門道,你最多不要持有超過六家企業的股票,因為六家穩健的企業已能達致「多元配置」的作用,幫你賺大錢。與其再買進第七隻股票而落得慘賠,還不如把錢再投入你買的第一家。另外,他也勸勉股民不要動不動就買進賣出、不要玩槓桿:「二十世紀道瓊斯工業指數登場時才六十六點,現在已經一萬兩千點了,怎麼可能會有人賠錢?但股民真的都賠錢了,因為他們才聽見一點耳語就急忙進場,或是一點風聲就退場;再加上他們還會自行推測某些情況,像是某企業的獲利應該會讓人眼睛一亮,所以應該進場買股。」「我總是說:如果你夠聰明,那就用不着玩槓桿;但如果你很蠢,那你根本就不應該採用槓桿。」
巴菲特為了想深入了解企業,他會採用費雪(Phil Fisher)的「聊天法」:「我會出門去找客戶和供應商聊聊,有時候也會找前任員工,總之任何相關的人都聊上兩句。每次對某個產業感興趣,比如煤礦業好了,我就會去拜訪每一家煤礦業,問每一位執行長:如果你只能買一家煤礦公司的股票,但不包括你們家,你會選哪一家?為什麼?當你把所有的談話內容拼湊起來,一陣子之後就會學到很多產業知識了。」除了如此實踐,他還每年閱讀幾百份年報,但卻不想和股票經紀人討論投資事宜,因為後者根本不會給予他什麼了不起的想法。
成功,找到真心愛你的人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造就了他在事業上的成功。然而,對於何謂「成功」?他卻有另一番的見解:「當你活到我這把年紀時,你會用這個標準來衡量自己是否成功:那些你希望會愛你的人,到底有多少位是真的愛你。我認識一些家財萬貫的富豪,有人為他們的功績或成就舉辦晚宴,還有醫院大樓以他們的名字命名。但事實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半個人真心愛他們。如果你的人生走到了我這個歲數,卻沒有人說得出你哪裡好,不論你的銀行存款量有多麼龐大,你的人生只不過是白白來受罪的。」故此,他直言:「找個合適的人結婚吧。我很認真看待這件事。它會大大改變你的生活、改變你的志向與抱負,乃至一切。你的結婚對象非常、非常重要。」■文:向若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