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即是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指的是一群有不同障礙的學生,包括五官肢體殘障、智力障礙、自閉、過度活躍或有學習障礙。要教育這類學生,主要有兩類處理方法,第一是Special Education,即是把這些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劃分出來,安排入讀特珠學校,好處自然是能夠提供更好的照顧給學生,但同時,這類學生缺乏與其他人的互動,將來較難融入社會,而且較容易受到歧視。另一種就是Integrated Education,把這類學生安排入讀正常的學校,他們不會受到老師特別的照顧,這讓他們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同時讓一群正常學習能力的學生學習如何接納別人。
「融教」出狀元 「教路」仍漫漫
每當有融合教育孕育出狀元時,社會自然有人高呼香港融合教育的成功,往往在此忽略了香港還有很多SEN的學童未能走出困境。SEN學生,如有肢體缺陷,基本上學習及理解方面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其他SEN學生呢?在一所正常的學校裡,學生與老師的比例大概是30:1,若當中有SEN的學童,老師能照顧到他們的學習需要嗎?能支援到他們的情緒嗎?若果老師過分照顧SEN學生,或會對其他學生造成不公平,忽略其他學生的情緒問題、拖慢學習進度,這樣又會否出現了逆向歧視呢?
盼SEN生終能融入社會
回到最初的問題,到底融入教育的目的是甚麼?到底是想給SEN學生一個希望,還是只是希望達到香港人人有書讀的理念呢?除了注意quantity外,quality對於教育來說更重要。假設青年人未能入讀大學,中學的教育對他們來說是何其重要,基本語言及運算能力、溝通技巧等等,假如SEN學童能入讀正常學校,但成績包尾,又沒有好的社交關係,即使他們畢業了,這樣的融入教育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我們不是需要一個考獲很多個5**的SEN學生,而是大部分SEN學生,他們在融合教育下有一個好的發展,即使未能成為狀元,但也能照顧自己,融入社會。
要解決這些問題,資金和資源同樣重要。雖然政府會提供資助給參與計劃的學校。但一萬元一個月,實在難起作用。同時,學生需要多方面的輔助:言語治療、職業治療及社工。雖然我們要待SEN學生如常人,但是我們講的不是absolutely fair而是relatively fair,我們是提供協助,使SEN學生與普通學生在同一起步線起跑,而之後的賽果,便要看學生的努力了。 ■陳潔珊 文憑試通識科5**狀元、科大商學院三年級生
延伸閱讀:
1.《SEN生自信低 家長照顧心力交瘁》,香港文匯報,2014-09-27,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9/27/HK1409270031.htm
2.《教資會首撥2000萬 助特教生融入8大》,香港文匯報,2014-12-01,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2/01/ED1412010002.htm
3.《SEN生自棄搗亂課堂 老師磨滅教育熱誠》,香港文匯報,2014-03-25,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3/25/ED1403250008.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