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鮑旻珊)新農業政策的公眾諮詢期本月底結束,多個環保及農業團體昨發表聯署信,批評政府的政策,包括收地興建農業園,但面積僅佔全港農地面積不足2%,團體質疑政府浪費公帑,無助本港的農業發展,亦無正視本港農業積存已久的問題。有農業團體更建議政府制訂蔬菜自給率至少30%,作為農業政策的方向及目標。
是次的聯署信由11個團體聯同發表,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出,在諮詢文件內,政府提出收地興建農業園,以補償因發展而受到影響農民,但農業園的面積僅佔70公頃至80公頃,只佔全港農地4,523公頃的不足2%,他質疑,利用公帑去收地,但面積有限,根本無助本港的農業發展或保護。
盼改善休閒農場指引定義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主任(本地生物多樣性)劉兆強又表示,政府建議發展休閒農場,但現時對休閒農場並沒有清晰的指引及定義,導致有所謂的休閒農場內,設有需鋪設石屎的設施,如燒烤場、遊樂設施,有可能令農地不可以復原,嚴重破壞環境。
劉兆強批評,現存城規條例不足以保護農地,導致農地並非作農業用途,在2012年至2014年間,向城規會申請在「農業」地帶內興建丁屋的個案,成功比率是超過六成。團體亦指,政府向農地擁有者及發展商製造不必要的期望,令他們傾向囤積農地等待發展,而不再出租,導致有農地被荒廢。
倡菜自給率30% 料增投身耕種
馬寶寶社區農場成員卓佳佳指出,在上世紀80年代前,香港的蔬菜自給率曾達50%,後來農業逐漸式微,自給率至今已下降至2%,而鄰近地區或國家,如上海、北京及新加坡等地的政府均有制訂蔬菜自給率,香港則沒有相關制定。她建議香港制訂蔬菜自給率至少30%,作為農業政策的方向及目標,又稱本地的農夫人數達4,000多人,相信有明確的政策方向,會有更多人投身耕種行業,可滿足30%的自給率。
團體促請政府改革現行的城規制度,確保「農地農用」,並加強政府部門各相關條例下對農地的保護,阻止本地農地面積持續下降;加強規管休閒農場,包括界定「休閒農業」及休閒農場內,所有土地用途的標準,以及保障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如設立「荒地稅」、復耕補助,以改善現時有近八成四農地被囤積荒廢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