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國際影視展已成為國際影視娛樂業界的首要影視市場,規模僅次於法國的康城電影市場。 莫雪芝 攝
香港國際影視展昨日落幕,今年多間影視公司參展,會展場內氣氛熾熱。電影公司藉機宣傳新戲,大會亦舉辦了多場研討會,討論熱門議題。同期舉行的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早前亦公布得獎名單,由陸以心導演、梁啟緣監製的電影計劃《同班同學》奪HAF香港區大獎及愛奇藝特別選擇大獎,獲合共二十五萬獎金。
HAF是一個電影融資平台,已舉辦了十三年,主創人可與各地投資者、製片人、發行商面談洽商,開拓機會。今年主辦方收到三百多份電影計劃書,其中三十份入圍競逐十三個大獎,得獎者將獲發數萬至十多萬獎金,繼續開發項目。
往年的入圍作品不少已拍成電影,如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張榮吉的《逆光飛翔》、許鞍華的《天水圍的夜與霧》等,成果有目共睹。■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入圍今年HAF的三十份計劃書都非常「有料到」。本地作品如梁碧芝的《缺了氧》、陸以心的《同班同學》、胡斯翰的《廿雙巧手》等,在為期三日的投資會上,頗受青睞。外地作品方面,第三次參加HAF的菲律賓導演Jun Robles LANA,帶來講述家庭與傳統價值觀的《Die Beautiful》;日本導演原一男睽違十年再執導筒,帶來《The Memory of Okinawa》;新加坡導演陳彬彬的新作《Time Capsule》,解構時間與影像;而內地導演嚴浩以南京大屠殺為切入點的《南京聖誕.1937》亦備受關注。
參加者眾
HAF促成了創作者與投資者的合作關係,衍生出不少好戲,最近上映的英國片《X+Y》便是2013年的入圍作品,講述自閉男孩沉迷數學、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比賽,並以此為契機,解開心結。《X+Y》雖是小本製作,但故事不落俗套,深入剖析青少年孤獨、無人理解的心境,反思成長帶來的種種困擾,非常寫實。而由香港藝術中心製作、曾翠珊執導的《河上變村》,去年入圍HAF,作品不久後完成,已先後入選同年的漢堡國際電影節、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成績斐然。
憑《踏雪尋梅》(現改名為《踏血尋梅》)贏得2011 HAF大獎的翁子光,電影終於出爐,並被選為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閉幕電影,他強調,HAF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平台,為他帶來拍攝機會。而憑《狂舞派》為人熟悉的黃修平,亦以《愛的根源》(現改名為《差一點我們會飛》)入圍同年的HAF,他笑言當年在三天內見了二三十個投資人,「當時我的監製陳心遙寫了一份幾頁的計劃書,我一看,覺得故事很ok,便拿去參加HAF,沒想到之後竟然入圍了。」他說,若不是《狂舞派》突然冒出來,這部電影應該很早就拍出來。
包攬兩獎
事實上,並非每個入圍計劃最後都會拍成電影,HAF只是一個平台,製造機會予主創人及投資人,減低拍電影的門檻,讓更多新人嶄露頭角,而得獎者則可利用獎金去延續電影項目,包括研發劇本、支援創作等,至於最後能否有成果,是未知之數。可以肯定的是,入圍及得獎的計劃均是具潛力的項目,而為了讓更多人受惠,主辦方每年均與不同的媒體、機構合作,設多個獎項,如今年便與視頻網站愛奇藝合作,設「愛奇藝特別選擇大獎」。其他合作單位包括福斯國際、衛視電視台、賦山傳媒等。
而最受矚目的HAF大獎,則分香港區及海外地區兩個獎項,陸以心的《同班同學》跑出,贏得香港區獎項,而內地導演周全的《那年夏天》便奪海外地區獎項,前者更包攬愛奇藝特別選擇大獎。
八十後導演陸以心本身亦是一個「奇女子」,讀翻譯出身,卻跑去台灣做私家偵探,回港後做過公關、臨時演員、酒吧侍應,並出版過小說《二十五歲前.我試過》。其後她得到彭浩翔賞識,先後寫下《春嬌與志明》、《撒嬌女人最好命》等劇本,實力不容小覷。《同班同學》講三個女孩的友情,年少時因感情、環境等因素,讓三個好朋友分道揚鑣,長大後再相聚,以為可以再續情誼,但早已變質的友情如同碎了的玻璃瓶般,再也不能修補。青春電影拍完又拍,但陸以心說,《同班同學》就是讓人回味青春歲月,再一次感受青春的躍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