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國際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欠查證搶新聞 欠專業搶出醜


放大圖片

■題為「一宗校園強姦案」的問題報道。

《滾石》偏信「受害人」 杜撰大學輪姦案

美國《滾石》雜誌去年底報道弗吉尼亞大學(UVA)一宗校園輪姦案,但報道內容被指疑點重重,例如偏信「受害人」片面之詞、缺乏向其他當事人查證等,《滾石》隨後承認報道失實,並邀請權威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調查。哥大調查4個多月後,前日發表報告,狠批《滾石》從報道、編輯、監督到查證均嚴重出錯,形容事件是「應可避免的新聞工作失敗」。有評論指出,在如今新聞業競爭激烈、「先報先贏」的環境下,事件猶如新聞專業標準淪喪的活教材,是對新聞界一次當頭棒喝。

《滾石》去年11月刊登題為「一宗校園強姦案」的報道,化名「傑姬」的UVA女學生稱在2012年參加學生團體「Phi Kappa Psi」活動期間,被7名男同學輪姦3小時。報道刊登後在全美引起哄動,UVA宣布檢討政策,並一度禁止涉案學生組織活動。不過經當地警方調查後,並無證據顯示有關事件曾經發生。

哥大的調查由新聞學院院長、普立茲新聞獎得主科爾主導,報告批評《滾石》把查證等新聞編採的必要過程放在一旁,記者厄德利沒額外求證受害人「傑姬」的說法,甚至連「疑犯」是否真實存在也沒去查證,編輯伍茲及執行總編輯達納忽略報道中的明顯漏洞,沒要求厄德利再查證,也有責任。報告指,雜誌承諾以匿名方式報道,卻忽略消息來源是否可信的基本原則,是明顯的錯誤決定。

撤報道道歉 無人受罰

報告在美國新聞界引起巨大回響,《紐約時報》分析指,在資訊科技發達、網媒興起的環境下,新聞工作者面對爭分奪秒的高度競爭,使得一些被認為會阻礙報道、拖慢刊登速度的過程容易受到忽視。有評論亦指出,部分傳媒經營環境不佳,未必有足夠人手進行繁瑣的查證,亦有傳媒為了保持消息的爆炸性去爭取讀者,刻意忽略查證。

《紐時》指出,要報道性侵案非常困難,除了要求受害人回憶噩夢,很多時故事細節亦很難查證,因此報道時必須取得平衡。美國校園性侵風氣猖獗,UVA亦被教育部列入調查名單,都可能使厄德利及達納過分信賴「傑姬」,未有向其他涉案人物求證,結果釀成大禍。

《滾石》同日刊載調查報告,並宣布正式撤回該篇報道,以及再向有關人士及公眾道歉,厄德利則向美聯社發公開信,承認錯信「傑姬」。據報《滾石》出版人已決定不會處分涉案記者及編輯,厄德利、伍茲和達納已表示會繼續留任,並會汲取教訓。多位美國新聞工作者則對此表示質疑,認為《滾石》不辭退任何人或宣布任何政策改變難以服眾,亦無助挽回公眾對新聞界的信任。

憂令性侵受害者噤聲

UVA校長沙利文發表聲明,批評報道錯誤指控校方無情對待性侵受害者,只會令其他受害人更加抗拒揭發事件。「Phi Kappa Psi」發言人則指報道構成誹謗,正尋求法律意見。警方早前以缺乏足夠證據為由,暫停「傑姬」一案的調查,但強調若有新證據,便會重啟調查。■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

相關新聞
萊溫斯基醜聞釀「血案」 希拉里打到克林頓爆缸 (圖)
日客機差5秒撞車 機師抽頭避空難 (圖)
哈里抵澳受訓 勸粉絲戒自拍 (圖)
比雅絲公主 圖移居紐約 (圖)
黑仔大學生 500次求職0面試
音樂可調味 炸魚薯條最夾披頭四
天作之合 「Burger King」聯婚
奇景!閃電連擊兩客機
安樂椅伴遊 橫跨北美
全球最危險棧道 隔15年重開
九州大學歷史館展示二戰罪證 日活體解剖8美兵
華菲同受害 婦孺成實驗品
奧巴馬撐伊核協議 「一生一次的機會」 (圖)
筆走波瀾:舊恨「復活」燃新仇
沙特促巴基斯坦出兵也門 (圖)
印航正副機師互毆 隱瞞照飛
總統府外示威 星兩男被捕
欠查證搶新聞 欠專業搶出醜 (圖)
《滾石》報道三大疑點
老手記者終發聲 「一生最痛苦的幾個月」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國際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