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德霖指,近年銀行僱員的穩定度大不如前。張偉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萃華)昔日銀行業是享有聲譽的專業,現在此情不再。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於亞洲銀行家峰會致辭時指,全球金融危機後,客戶雖仍把積蓄存在銀行,但社會上對銀行家的高度信賴和尊重已不復見,主要是因銀行運作模式及管治結構轉變。他稱現代銀行業正身處十字路口,改革是勢在必行。
管理層客戶利益不協調
過往銀行是以個人、家族形式經營,較後期亦有以私人合夥形式經營,因此銀行合夥人或管理層看重長遠的投資,與債權人的利益趨於一致,因此對銀行十分信任。銀行業運作模式和管治結構過去一個世紀經歷了巨大的轉變,令銀行股東、管理層與客戶之間的利益不協調甚至「脫u」。
由家族式經營的銀行慢慢變成有限責任的公眾股份制銀行,銀行股東只需要承擔有限風險;銀行管理層投入的資金亦相對較少。陳德霖指,現時銀行股東承擔的風險有限,即使銀行倒閉,對個人的財富影響不大,甚至可拋售手持的銀行股票以脫身了事,因此現時銀行股東偏重短期回報。一些資產管理公司及對沖基金不斷增持銀行股份,向銀行管理層施壓要求爭取高回報,銀行惟有進一步提高槓桿和承受更大風險,迎合股東的要求。
追求短期利潤風氣盛行
另外,銀行的業務範圍愈來愈廣泛,由只接受存款和放貸,時至今日已涉及投資銀行、證券及資本市場甚至自營買賣活動集於一身。他指,現時市場追求短期利潤的風氣盛行,交易員的地位和影響力由創造的利潤而定,過往以客為本,現在變為業績至上,正改變銀行的文化。銀行服務對象由為數較少的富裕階層擴展至普羅大眾,除了私人銀行等專門範疇,客戶關係亦變得「商品化」,客戶只把銀行視作交易平台,客戶與銀行的信任關係難以建立。
銀行管理層的轉變亦是影響銀行信任度的其中一個原因。近年銀行僱員的穩定度大不如前,以往銀行與僱員是一種榮辱與共、利益緊扣的關係,時至今日僅得為數不多的銀行仍設有員工退休金,僱員借跳槽爭取升職加薪已成常態。這種轉變是雙向的,當市場環境轉差,銀行會毫不猶豫大幅裁員,因此忠誠作為一種互為關係已日漸淡薄。
重建公眾銀行之間信任
陳德霖認為,銀行業仍擔當社會上借貸雙方之間的重要橋樑,不可能繼續接受銀行「輸打贏要」的制度。因此改革是事在必行,針對銀行不同參與者利益分歧所衍生的各種問題,致力完善銀行業監管框架和標準。
關於緩衝資本、流動性管理、槓桿比率、銀行管理層薪酬、接受存款與高風險業務分隔等新規例陸續推出,同時發布減低「大得不能倒」或「複雜得不能倒」的金融機構所造成的道德風險措施,監管機構亦加大力度,確保銀行不會慣性商業利益凌駕於客戶權益之上。當公眾與銀行股東、董事和管理層目標一致,並推動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和經營手法,改革才會見效,重建失去的信任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