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教育局昨日公布,新學年起,由中四級開始,逐步取消7個選修科目的校本評核。圖為以往文憑試開考情況。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教育局昨日公布「新學制中期檢討及前瞻」文件,涉及校本評核、多科課程內容及公開考試安排的修訂。新安排下,由新學年中四級起,逐步取消中史、歷史、經濟、地理、旅遊與款待、倫理與宗教、音樂科共7科的校本評核。除了倫理與宗教及音樂科外,其餘5科的部分卷別在文憑試均會加時15分鐘。另中國文學、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資訊及通訊科技,亦會精簡校本評核。教聯會歡迎調整,指既能減低師生壓力,部分學科亦保留校本評核持續評估學生能力,平衡不同學科的需要。
新高中學制自2012年推行以來,校本評核被指令師生壓力過大,一直備受關注。教育局昨日表示,現時中、英及通識三個核心科已有校本評核,選修科目的校本評核應以避免重複考核相關技能,故建議上述7個選修科取消校本評核,其中中史、經濟、地理、歷史、旅遊與款待5科文憑試應考時間將加長15分鐘,並會相應調高考試佔分比重。
中史歷史2018年文憑試生效
以中史為例,其卷一(必修部分)及卷二(選修課程)佔分比重將分別調高至七成和三成,並把原本用作校本評核的課時安排至必修部分。此外,中史和歷史兩科將先於新學年的中四級實施,即2018年文憑試生效;其餘科目則會延遲一年,至2016/17學年的中四級實施。
至於3個會精簡校本評核的科目,包括中國文學、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資訊及通訊科技,則分別有不同改動。中國文學科將於校本評核的必修部分保留「創作練習」,佔全科15%,而選修部分則不用呈分。
應用學習向大專僱主供更多資料
應用學習科目方面,當局將在現行兩個評級上,增設一個表現水平等同中學文憑考試甲類科目4級或以上的等級,並向大專院校及僱主提供更多關於考生表現的參考資料,相信可吸引更多學生修讀。另局方將於7月公布新學制中期檢討的整體修訂及未來發展方向。
課程發展議會:回應適時需要
課程發展議會主席楊綱凱認為,今次訂定的課程和考評方案,可持續優化課堂的學與教,回應學生及社會發展的適時需要,並為社會培養多元、優秀和與時並進的人才。
教聯會歡迎當局對新高中校本評核作出從善如流的調整,認為取消部分科目的校本評核,能紓緩前線老師因教學和評估工作量增加的壓力,亦可減輕學習負擔。
該會又認為,未來新高中課程展開長期檢討時,具體每個學科的校本評核,應有進一步加以細化調整的空間,以適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中史教師會會長李偉雄認為,中史科取消校本評核對師生是好事,因可避免以往教師為應付校本評核調動課堂安排,影響學習流程等問題,亦可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他說,「例如校本評核着重學生綜合史學資料的能力,現在增加卷一資料題的佔分比重,也可培養到他們對史學的探究精神。」局方取消多科的校本評核,做法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