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羅錦團表示拓撲超導體是近年來的新型材料,期望透過和配合實驗去測量拓撲超導體的存在以及日後的應用層面。香港文匯報記者李穎宜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穎宜)「我有一個夢想:就是於香港組成一個具國際競爭力的研究小組。透過不同的交流機會,繼續研究凝聚態理論及拓撲超導體等新型的物質狀態。」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羅錦團在本報訪問中堅定地講出自己的夢想。他自小就對物理有着濃厚興趣,笑言大學畢業後,從未想過要找工作,因為一早已決定要繼續進修,裝備自己成為理論物理學家。經過多年努力,他發表了多篇關於拓撲超導體的實現與檢測文章,有關技術有助研製量子計算機及自旋電子器件,更成功獲選為今屆「裘槎前瞻科研大獎」共享得主之一,實力獲得肯定。
羅錦團憶述對於物理的興趣源於中學老師的啟蒙,對當中理論更感着迷,「只是坐在辦公室就能藉着不同的物理理論預計出將來發生的事,又不用動手做實驗,感覺很奇妙。」他提到於中學期間已參與不同大小的物理比賽,從而奠定基礎,順利於科大完成物理系本科課程後,他選擇繼續進修,其後重回母校任職助理教授,醉心於研究有關拓撲超導體的物理領域。
助製量子電腦 有利醫療發展
羅錦團表示,拓撲超導體是近年來的新型材料,其研究重點在於三方面。第一,要研究如何實現和得到拓撲超導體這種特別的材料;第二就是如何透過和配合實驗去測量拓撲超導體的存在及日後的應用層面;最後是探究拓撲超導體的特性。
他指出,拓撲超導體有助推動量子電腦的發展,大幅提升運算能力,令計算複雜程式的時間加快,例如可仔細分析和研究藥物分子組合的結構,有助醫療的發展。
回顧自己的科研路,羅錦團坦言一直都走得平坦。作為前線的理論物理學家,他認為香港具優勢成為優秀的學術城市,多所大學都能媲美世界頂尖的大學,但培育科研人才及配置實驗儀器是當前的兩大挑戰。他表示,香港社會應多給機會予年輕學生接觸科學,讓他們培養興趣,亦要關注是否有足夠資金去聘用優秀人才;至於實驗儀器方面,他指香港仍相對落後,呼籲政府考慮把更多的資金分配到購置先進實驗儀器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