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A股升勢不俗的同時,市盈率已不便宜。圖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外景。資料圖片
每逢港股暢旺,書店均會湧現大批炒股書,教股民分析大市走勢,發掘即將暴升的股份或避開會暴跌的股份。也有人對技術派嗤之以鼻,認為市場根本無規律可言,眾說紛紜。不過,有美國學者研究發現,利用技術圖表作交易決策依據確實有效,但前提是,當時的市場並不理性。
有關技術分析是否有效的爭論,最早可追溯到諾貝爾獎得主Eugene Fama的有效市場假說,該假說質疑有關未來價格走勢的有用信息是否可從過去的價格走勢中獲得。
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商學院金融學教授David Smith,早前與同事追蹤了1994年至2010年間逾5,000家對沖基金的表現,並比較了「技術分析型」基金以及「非技術分析型」基金之業績表現。
結果顯示,在Baker-Wurgler市場情緒指標高於中值時,使用技術分析的基金平均月回報率為0.39%,而非技術分析基金這期間的平均虧損為0.06%。當市場情緒受挫時,結果正好相反:技術型基金表現比同行落後0.2個百分點。
市場不理性 命中率較高
進一步研究發現,在投資者情緒高漲時期,依賴於技術分析的對沖基金年回報率比同行要平均高出5.3個百分點。理由之一是:當市場狂熱時,價格走勢的影響要超過企業盈利和經濟形勢。
由此可見,當投資者表現得不理性時,技術圖表確實可帶來真知灼見。這篇名為「市場信心和技術分析有效性」的研究論文,會在《金融及量化分析》期刊發表。■記者 張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