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其中一大難以掌握的事情,就是學生面對不同議題時,不知該從何入手。或是對議題認識不足、或是因議題包含資料太多,難以整理;又或是資訊變化太快,應接不暇。誠然,以上絕對是通識科難以應付的原因,而且似乎同一技巧、方法不能好好處理以上困難。
當局者迷,試試走出困局,從外圍一步一步拆解疑難吧。首先,捨難取易,先從議題中千絲萬縷的關係找出相關人物;這有如找出記敘文的「六何素」中「人」。這些「人」,就是通識科中所謂的「持份者」,只要找到「持份者」,便是得到成功的鑰匙。有些「持份者」顯而易見,有些則隱藏在事件背後;但只要細心想想,還是能夠找到。例如事件談及環保事宜,涉及者便有政府、各環保團體、市民、區議員或立法會議員等。當中,市民和政府是常出現的兩個持份者,從這兩個源頭入手,推而廣之,便可找到若干關連的持份者。
有了持份者,便可根據各持份者的立場歸類為支持/認同、不支持/不認同,或中立態度。抱持不同立場的人,對事件的爭議點有不同的觀點、意見;而爭議點正正是了解事件的最好切入點。從爭議點可得知事件的由來,及各人背後所持的理念、價值觀。從中既可重新整理、系統化各資料,又可由此釐清不同持份者的矛盾,事件的來龍去脈便一目了然。既然已經成功掌握議題的重點,要應對由議題而生的考題便相對輕鬆不少。
勿流於「吹水」 日半小時見成效
當然,說易行難。紙上談兵始終是理論,最後能否如魚得水,也要視乎實質的運作。起初必定深受失敗的煎熬,但只要多練習、多嘗試,正所謂「熟能生巧」;漸漸同學便可掌握技巧,獲得進步。可是,只做到以上提及的還不足夠,尚要留意時事、多看新聞,以了解議題的內容。失去實在的內容,在應答試題時便容易流於「吹水」,答案空泛。另外,多接觸時事,有助更快掌握當中的持份者及爭議點,更容易梳理各項資料;常思考常運用,亦可加強個人的思考能力及批判思考,不單可提升通識科的成績,對其他科也有一定幫助。
其實,通識科並非大家想像中般難掌握的科目,只是像語文科,需要下一番苦功,才能得到小進步。每天花半小時,日積月累,也不是甚麼苦事。只要持之以恆,相信大家也能在通識科奪得好成績。■溫佩芳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