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涂若奔)內地企業今年出現多起債務違約案例,令市場人士擔心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吸引力受到影響。但陳鳳翔認為,出現違約現象是好事,因為一方面可令發行者更加專注管理,確保不會出現違約,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
提高風險意識 更利市場化
陳鳳翔表示,內地此前實行的是「剛性兌付」,即投資者的資金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能收回。若借貸方倒閉,通常由中間人、經紀商或是銀行甚至由政府還錢。他認為,這是不合理的處理辦法,純係「為了社會穩定,找人出來還錢」,不符合市場機制。債券若永無違約機會,其實不健康,令很多產品的回報率未得到合理反映。在取消「剛性兌付」後,市場化才會發展得更成熟。
中證監新聞發言人張曉軍5月亦表示,信用違約是金融市場和固定收益產品的一類重要風險。在成熟債券市場和新興債券市場中都會發生,是正常的市場規律使然。隨茈奕鶪ぃ麰痕熔`入以及債券市場規模的擴大、參與主體的增多,內地市場的信用違約事件也將逐步顯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