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胡炎松(左一)、張俊勇(左二)與潮屬社團首長張成雄(右五)、陳幼南(右四)呼籲市民簽名撐政改。
張俊勇和胡炎松都是出生在傳統的潮州人家庭,所受教育是尊長敬師。張俊勇透露,潮籍前輩都傾向教育子女重視傳統。他的爺爺張中畊是共產黨員,移居香港仍心繫家國,父親張成雄現任潮州商會會長,中華總商會及潮屬社團是張家3代人必入的愛國愛港團體。
張俊勇表示,自己在1990年代初參與青年工作,25歲已任全國青聯委員,20多年來一直致力青年工作。曾任香港潮州商會青委主任,凝聚潮青才俊,共推青年工作,至今更身兼兩地多個青年團體要職,當中包括北京市青聯副主席、中西區青年活動委員會主席、政協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等職。
張俊勇已連任3屆江西省政協委員,曾在2000年擔任武漢市政協委員。他說,自己一向側重城市發展和環保問題,曾連續提交議案希望重視環保。他舉例指,江西贛州是香港食用水源東江水的源頭,當地食水安全也與港人有關。「林權」問題,他提議政府將樹權歸還農民,幫助農民謀生發展。
加入「經民聯」 地區工作繁重
2012年底,張俊勇作為創會成員,加入香港新政團「經民聯」,任青年事務及地區事務主席,時常落區工作。他說,「經民聯是一個以功能組別為主的政團,創黨時間短,做地區事務非常辛苦,未來工作也特別繁重。」
一人身兼多職,張俊勇很開心分享說:「我現在社會事務及生意上都是處在最佳時期,很多方面做得得心應手,非常繁忙卻很開心。」他稱:「人生很短,如果可以做多些事情,就要把握時間多去嘗試、去做多些,不過最重要是自己做得開心。」他很自豪地說:「自己傳承了爺爺、父親做生意及服務社會的傳統,雖然大家做生意的範疇不同,但本質都是一樣,都有一顆服務社會的心,他們參與傳統的商會、潮屬社團,而我更注重青年工作,但都希望實實在在為社會做事。」
胡炎松關注香港社會發展和青年成長,同時對家鄉汕頭懷有深厚感情,為家鄉積極建言獻策,很多提案涉及民生,包括自來水供應、馬路被僭建等,他說,因為是涉及當地人民的切身利益,提案有時頗費心思。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陳文華、沈清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