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憑藉着對傳統手工藝的熱愛,李偉方選擇了毛筆製作行業。 本報宿州傳真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張玲傑 宿州報道)20年前,擁有百年毛筆生產歷史的老字號「香雪軒」瀕臨破產,當時對毛筆製作工藝一竅不通的李偉方,憑藉對傳統手工藝的熱愛,將其接管。在隨後的十多年裡,李偉方靠着不服輸的精神,找技術、拜老師、推新品,使這家百年老廠重煥新生,並計劃下半年赴香港、台灣地區開設專門店。
非遺需接軌市場
被稱為「中國梨都」的碭山縣位於安徽省的最北端,在碭山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裡,記載着碭山年畫、碭山王集王氏接骨膏藥、碭山毛筆製作技藝、碭山蘭花印染等多項有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的傳統手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碭山縣數百年流傳下來的,在傳承的同時更應加以創新,使之適應市場需求。」李偉方告訴記者,目前內地不少非遺項目瀕臨失傳,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與市場的接軌,使得不少傳統手工藝難以延續。
讓李偉方印象深刻的是,剛接手香雪軒時,有近2萬支毛筆生產後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毛現象,對當時的香雪軒可謂雪上加霜,但李偉方還是決定將這批產品全部收回。「當時我就覺得一定是在製作環節的技術處理上出現了問題。」此後,李偉方帶着工藝師傅多次到江西等地學習,不斷完善香雪軒毛筆製作工藝的細節處理,並將香雪軒毛筆的用戶群進行精準定位,針對內地書畫大家的實際需要,定製更實用的五支裝毛筆禮盒,滿足書畫家對不同類型毛筆的使用需求。經過多年發展,香雪軒已在內地書畫界打開名氣,在堅持做好中高檔毛筆的同時,也開始涉及教師及中小學書畫學習用筆,進一步擴充產品線。
提案助推稅收政策 減負中小企業
自2011年起,李偉方擔任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政協常委,他結合自身企業發展情況,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同時長期關注縣域中小企業發展困境,並將調研內容寫進提案,盡己所能,履行政協委員的職責。
在李偉方看來,政協委員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與民眾及時溝通,能更深入地了解民眾需求。他告訴記者,香雪軒毛筆廠本身屬於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是很多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在碭山,李偉方與各個中小企業主之間都互相熟識,在平時與其他企業管理者的交流過程中,可以了解不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此前,香雪軒毛筆廠曾接到一份中小學生用筆的訂單,需要企業前期墊付數百萬元購買原材料,而當時碭山縣在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方面的相關政策並不完善,銀行貸款的辦理也不順利。基於自身企業發展出現的問題,李偉方通過走訪碭山的板材廠、麵粉廠等幾家中小企業,發現中小企業融資貸款難現象十分普遍,這也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為此,李偉方專程到附近縣區及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較好的山東省單縣和曹縣等地調研,將中小企業發展困境及其他地區值得借鑒的做法寫進提案。自擔任政協委員以來,他陸續提出「政府助力中小企業融資」、「鼓勵與扶持創新企業」等多項提案,當地政府均及時回覆,並在幫助中小企業發展方面推出減免稅收、政策扶持等舉措。「現在碭山縣政府十分重視中小企業發展,還會不定期舉行『銀企對接會』,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