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娛樂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海派」和「京派」


今年的戲曲節請來上海京劇院揭開序幕,《霸王別姬》、《狸貓換太子》、《孫悟空大戰盤絲洞》三齣劇目。上海京劇被稱為「海派京劇」,與北京的「京派京劇」演出風格迥異。

「海派京劇」和「京派京劇」的差異,其實是上海與北京兩個城市文化差異的反射。我曾讀過上海女作家陳丹燕寫的《上海的風花雪月》,她形容「上海,曾經被稱為東方的巴黎,曾經是個浮華璀璨的花花世界,曾經最西化、最時髦,有茬抸u雅精致的生活方式......」「海派文化」誕生於十九世紀中葉,它產生的背景是中國近代城市文化的崛起,同時,也與列國入侵中國的背景相聯繫。當年中國向列國開放的地方不多,上海是全國開放的橋頭堡,「海派文化」產生在上海,規模最大,文化積累最深,在全國有示範和輻射作用,造就它成為中國文化的轉捩點。

至於中國政治中心-北京,一向被認為是理性的,豪爽的,衣食住行方面也較粗糙,絕不像會享受的上海人,張口閉口講的都是生活質量。有人說老北京很自信,不愛趕潮流追時尚。「京派文化」(或稱「京味文化」)表現在京城傳統禮儀文化、京城飲食文化、四合院文化、胡同文化、老字號文化等具體生活裡。你只要細細品味,就能從遺落在鋼筋混凝土叢林中幽靜的小胡同裡和古色古香的老字號舖子感覺一下它的韻味,也可以聽一段京韻大鼓,到茶社一品香茗,恬淡沖和,超脫通達的「京味兒」,就在平民百姓家顯現出來。

中國文壇曾出現過「京派」和「海派」的爭論。1933年10月18日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表了沈從文的《文學者的態度》一文,譏笑在上海的作家。12月1日蘇汶在上海《現代》第四卷第二期發表《文人在上海》一文加以反駁。接荂A沈從文又發表《論「海派」》等文。此後,報刊上就展開了所謂「京派」與「海派」的爭論。

這種爭論也出現在京劇界。熟悉京劇的前輩曾經告訴我,至今北京的京劇界也是有點看不起「海派京劇」,說他們「離經背道」;不過論與香港粵劇的關係,即「海派粵劇」就比較密切。 ■文︰葉世雄

相關新聞
現代京劇《東極英雄》「七七」試演 拯救「里斯本丸」號英國大兵 (圖)
2015中國戲曲節展開 (圖)
戲曲視窗:「海派」和「京派」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圖)
舞台快訊 (圖)
入戲太深被稱狠心的女人 全智賢練開槍可減壓
四度參與MMVA Ed Sheeran終破蛋贏獎 (圖)
少年版天行者Jake Lloyd超速駕駛被捕 (圖)
劉在石捐四千萬韓圜予慰安婦
阿諾年紀雖大 不影響拍動作片 (圖)
《侏羅紀世界》蟬聯北美票房冠軍 (圖)
談女團大戰 SISTAR謂似祝祭
娛聞雜碎 (圖)
廣州個唱延期有損失 千嬅寧要健康 想陪囝囝行更遠 (圖)
鄭希怡下廚慶祝父親節 (圖)
心姐爆嘉穎甜絲絲 (圖)
八三夭望請陳奕迅看騷 (圖)
萬芳下月九展開騷 (圖)
丘竣霆向老戰士致謝 (圖)
成龍勸年輕人少打機多闖蕩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娛樂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