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問
公民黨創黨成員湯家驊宣布退出公民黨和辭任立法會議員,標誌着公民黨遠離創黨的宗旨,遠離在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基礎上爭取民主的目標,不斷地走向激進,走向「港獨」,頑固與中央對抗,破壞香港繁榮穩定,違背七百萬港人的意願,不會有任何發展的空間。湯家驊深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離開公民黨的是非之地,是有遠見的行動。公民黨走上激進抗爭的不歸路,違背主流民意,讓廣大市民失望,前途黯淡 。
湯家驊強調,離開是因為與公民黨現時的理念偏離太遠。
2010年,公民黨放棄溫和路線,與激進的社民連緊密擁抱,結成「命運共同體」,策動「五區公投」,企圖將香港變成獨立的政治實體,是公民黨挑戰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轉折點。從這一步開始,公民黨背叛了承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黨綱和章程。這也是湯家驊決意與公民黨主流派梁家傑、余若薇分道揚鑣的開始,這種分歧,不斷公開化。此次政改,湯家驊認為反對派繼續對抗中央,普選就會止步,香港將失去普選的良機。但是,梁家傑認為「袋住先就是袋一世」,堅決否決中央「指鹿為馬」的「爛方案」。正是在這個問題上,湯家驊對公民黨徹底失望。
公民黨反中亂港越來越激
2012年,公民黨在立法會選舉中,公然祭出「反洗腦」、「反國教」、「反赤化」等競選口號,凡是不同意他們政見的參選者和選民,公民黨一律攻擊為「土共」、「港奸」,這是反民主、反「一國兩制」的大暴露。
2013年,公民黨派出鄭宇碩到台灣,與民進黨的施明德勾結,向「台獨」勢力取經,結為「命運共同體」,抗拒「一國兩制」,大力宣傳「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為「台獨」分子撐腰打氣。
2013年8月底,公民黨毛孟靜與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新民主同盟)、張超雄(工黨)、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保衛香港自由聯盟發言人韓連山及多名社運人士在facebook發起「抗融合.拒赤化」行動,在台灣具有深綠色彩的《自由時報》刊登「香港面對嚴重中國化,請台灣引以為鑑」的廣告,為「台獨」分子抗拒「一國兩制」效勞。
2013年9月12日,公民黨梁家傑發表文章稱,「佔領中環」的發起人與支持者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爭取「真普選」。為有效抗衡通過提名委員會,「真普聯」提出「公民提名」方案。這是公然違反基本法,架空提名委員會,鼓吹讓香港走向獨立的普選方案。
2014年12月28日,梁家傑再次連任公民黨主席 ,強調要把「本土主義」寫進創黨宣言及黨綱,修改創黨綱領。梁家傑提出,該黨日後制訂政策立場和政綱時,要引入「本土角度主流化」,又指若有機會向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言,會請他在意念上把香港切割,讓香港免受內地操控,讓香港成為內地的「民主試驗場」。梁家傑企圖把香港從中國的版圖分裂出去,不再受到中央管轄,把香港變成一個親西方的政治實體,成為顛覆內地的「民主試驗基地」。
內外交困步入衰落之路
最近幾年,香港激進勢力不斷膨脹,「港獨」囂張跋扈,綁架溫和民主派,公民黨起了極其惡劣的作用。公民黨以為越激越好,可以搶奪民主黨的反對派龍頭地位。這種激進的做法,更加暴露公民黨拋棄基本法、把香港變成獨立政治實體的圖謀。
公民黨走上激進抗爭的不歸路,遭到廣大市民的反對。一個反覆無常、背叛自己的政黨沒有公信力。湯家驊就是看到,既然創黨的理念不存在了,要影響這個政黨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另尋新出路,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8.31」決定後,湯家驊不同意以要挾的手段對抗中央,認為這樣做只會破壞雙方的互信,破壞落實普選的前景。他多次試圖「撮合」反對派中人與中央官員會面,希望能夠打破僵局。但是公民黨對湯家驊的建議根本不接納。更重要的是,公民黨的本土少壯派迅速冒起,搶着上位,恨不得馬上將湯家驊取而代之,不斷散播不利湯家驊的謠言,令湯家驊更加明白,公民黨並非他的容身之處。
湯家驊退出公民黨具有示範效應,將會有更多專業人士、有識之士退出公民黨,其他的溫和反對派也將擺脫公民黨的綑綁,走自己的路。公民黨已經步入衰落之路,其他反對派政黨對湯家驊辭任空出來的議席虎視眈眈,絕不會讓公民黨輕易拿回,一場政治惡鬥將上演,好戲還在後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