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 池
思想或守舊,有些當下的潮流用語,懂得意思,卻不會用,「粉絲」是其一。「粉絲」非指細滑麵條這種常見食物,而是源自英語「fans」的普通話諧音,解作「對人或事的狂熱愛好者」,而微博上的「粉絲」,則僅是代表關注博客主人的網民。「粉絲」以外,也會簡短把「fan」稱為「飯」,衍生出更多的網絡用語。近來,亦冒出「小鮮肉」一詞,略指看似品格純良而缺乏經歷的年輕俊秀男子,屬新一代愛在網上使用的詞語,現時,隨意亂用,氾濫成災。難以理解,時下年輕人真的這般渴求變成「粉絲」或「飯」,被人吃掉;或是如此飢餓,急於覓食「小鮮肉」,繪影繪聲,卻不禁令人起雞皮疙瘩。有欣賞的偶像,還是簡單自稱是支持者,較為舒服恰當。
憶及讀書時,也如常人般會迷偶像,留意動向,買下雜誌,儲些剪報,只是未到狂熱程度,僅是把一切好好放在心裡。只要沒過度沉溺或影響他人,其實頗佩服追星族的毅力及投入的熱情。歲數隨年月增長,誠如王菲《開到荼蘼》內那數句歌詞:「一個一個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過的偶像/一個個消失」,一路上,總會察覺到某些曾喜愛的偶像原來不怎樣特別,未能同步成長。可是,至今心內尚有值得支持的偶像,如觀看戲劇,會欣賞台上發光的演員,敬佩後台一眾出色的工作人員。以前,常會為精彩的演出寫點感想,或甚認真地撰寫劇評。倘若,演員可通過排練及多場演出而加深了解自我,觀眾在台下反思及寫文章,則也是一種面對自己的頗佳經驗。作為一名支持者,既可提升藝術素養,亦使心靈有所得益。
任何年紀,誰也可以在不同範疇迷上偶像,縱然有時會被標籤為浪費時間及不太理智,可是,最重要是抱了何種心態。支持偶像,不是亂丟盲目的讚美,花掉金錢送貴重禮物,全然沉醉在幻想世界,忘掉現實,忽略身邊人。那些不懂量力而為,整日忘我地緊貼藝人,想侵犯偶像私人生活空間的行為,僅是滿足自己。欣賞偶像,該要從中獲得向前行的動力,發掘理想中的自我。觀賞偶像在發亮的同時,支持者亦要得到滋潤而成長,發出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