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庶
反對派否決政改,有「一箭三鵰」的盤算:第一,綑綁民主黨不能轉軚,第二廢了民主黨的「武功」,讓它失去中間選民,第三,在區議會選舉中,安排「傘兵」出戰,搶奪民主黨的地盤,取而代之。第三招,正在發生。民主黨討好激進派,卻成任人宰割的「唐僧肉」。
討論政改方案時,民主黨害怕遭激進派狙擊,放棄中間溫和立場,走激進路線,結果失去反對派的「龍頭」地位,讓梁家傑和「傘兵一代」掌握了話語權和指揮權。民主黨為挽回劣勢,想出一個自以為周全的「妙計」,推何俊仁搞「辭職公投」,企圖在6月份宣布辭職,10月份補選,借「公投」要求各個反對派政黨支持民主黨,為其抬轎。豈料,激進派看穿民主黨的用意,根本不買賬,何俊仁的「辭職公投」反應冷淡,無疾而終。理由很簡單,反對派各政黨都想搶區議會議席,個個都想爭上位,沒有人有興趣、更不願意支持民主黨的獨腳戲,不會讓民主黨當「龍頭」的美夢重溫,民主黨江河日下難以逆轉。
牆倒眾人推。為了迎接11月的區議會選舉,激進的「傘兵一代」已經紛紛進駐民主黨的選區,更要求民主黨讓出選區,上水、粉嶺起碼有3個選區要求民主黨讓路。激進本土組織之一的「北區動源」擺明車馬,不會和民主黨協調。「北區動源」講明,選舉要講勝利的機會,如果襲擊建制派傳統優勢的選區,勝算不大,就不宜盲目進攻。「北區動源」放棄狙擊建制派,轉為考慮「搶泛民票」,這樣當選的把握就大大增加,民主黨自然成為其衝擊的目標。
另一個本土派「青年新政」在中西區和油尖旺兩區向民主黨的選區進軍。「青年新政」有大量金援,其背後金主大有來頭。民主黨希望派人到葵青區出選,卻被「青年新政」拒絕。「青年新政」指稱,天平東上一屆選舉,民主黨派兩個黨員出來參選,浪費大量票源,結果民建聯勝出。民主黨連自己內部也協調不了,又怎能要求「青年新政」作出協調,讓民主黨出選呢?
「傘兵一代」接連闖入民主黨的選區,顯然認為民主黨已經過時,不適宜再霸佔選區。說明民主黨過去一年全面倒向激進派,處處妥協,為激進派「抬轎」「擦鞋」,並不能換來激進派的客氣對待,反而被激進派視為民主黨無實力、無能量,做不了反對派的「龍頭」。激進派準備擴大地盤,直接佔據民主黨的票倉。民主黨已經成為否決政改的大輸家,討好激進派得不到任何好處,反被吞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