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鄺芯妍批評政府的空氣質素指標過於寬鬆,令二氧化硫超標日數為零。 鮑旻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鮑旻珊)為了減少泊岸郵輪帶來的大量污染物,港府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泊岸轉油,即遠洋輪船在香港泊岸後必須轉用低硫柴油。有環團分析新措施實施首星期的數據後發現,葵涌監測站的二氧化硫水平較實施前大幅降低,反映措施有效,但批評當局在交通問題上「交白卷」,並無推出新的減排措施。
環團「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鄺芯妍昨日指出,本港船舶污染問題嚴重,除大埔外,所有監測站錄得的二氧化硫水平,均超出世衛年均標準,葵涌及荃灣尤甚,分別錄得全港最高的每立方米22微克及17微克二氧化硫,亦較去年同期上升。
郵輪泊岸轉油 顯著減排
但她指出,自本月1日起實施郵輪泊岸轉油後,減排效果明顯。「健康空氣行動」收集法例實施前一星期及實施後一星期葵涌監測站的數據並進行分析,發現措施實施後,二氧化硫的24小時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12.54微克,較實施前的每立方米23.63微克降低,亦較去年同期每立方米34.77微克大幅下跌。
雖然葵涌區的空氣問題有所改善,但鄺芯妍批評政府的空氣質素指標過於寬鬆,「按現時指標,二氧化硫在今年上半年的超標日數為零日;但若按世衛標準,葵涌及荃灣則會出現頻繁的超標。」她建議當局盡快更新有關標準。
「健康空氣行動」亦分析了今年上半年的環保署數據,發現本港錄得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氮、 懸浮粒子、臭氧及二氧化硫的平均水平,均比去年同期輕微下降;惟大部分一般及路邊空氣監測站所錄得的空氣污染物,均超出世衛年均標準,顯示本港的減排幅度落後於國際水平,「例如二氧化氮水平便較新加坡及倫敦高出約一倍。」
倡設低排放區 改善指標
「健康空氣行動」認為政府在交通問題上「交白卷」,並無推出新的減排措施,且交通政策落後,如低排放區僅在中環、旺角及銅鑼灣的數條街道實施,變成「低排放街」,更只適用於巴士;反觀外國一些地方,卻擴展至所有車輛,規模更大、更進取。團體建議當局應盡快設立車輛低排放區及行人專用區;進一步更新空氣質素指標;並與珠三角地區政府協調,加強合作,設立水域低排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