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頌平介紹2015年上半年進出口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新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琳 北京報道)受累於外需疲軟,內地進出口總值上半年出現負增長,經濟學家分析認為,儘管6月內外需均出現改善趨勢,貿易順差有所收窄,但考慮到發達國家經濟復甦相對乏力,加之歐元區等部分發達經濟體風險事件依然頻發,人民幣匯率彈性受限,預計外需改善幅度有限,出口將維持低速增長。中國外貿要實現全年增長6%的目標已經基本不可能。
海關數據顯示,儘管內地進出口總值上半年出現負增長,但今年6月中國進出口增速雙雙超預期。其中,出口同比增速四個月來首次轉正,進口降幅則為年內最小,進出口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分析,6月出口增長略高於市場預期,外需部分回暖是主因,美國和東盟出口較上月均有明顯提升。進口降幅收窄至6.1%,反映內需有改善但尚不穩固。總體看,上半年出口增幅僅0.9%,遠低於過去3年均值。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雖然發達國家經濟有所復甦,但並不強勁,歐元區等部分發達經濟體風險事件依然頻發,外需改善幅度有限環境下出口將維持低速增長。他指出,經濟持續疲弱環境下政策面將延續寬鬆,貨幣政策將着力於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有效降低融資成本。而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也有望推出,近期財政部副部長表示或將在下半年擴大赤字。
出口一直是驅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民生證券研究院宏觀研究員張瑜表示,未來出口至多只能成為不拖累經濟增長,無法扭轉下行趨勢。
「三座大山」壓出口
張瑜指出,「三座大山」正施壓內地出口,一是全球人口老齡化,技術進步緩慢等造成的全球貿易總量裹足不前,二是發達國家加速貿易再平衡,各國開啟「放水競賽」通過貨幣貶值搶佔出口份額,且TPP等新貿易規則將對中國造成衝擊,三是人民幣匯率彈性不夠,儘管近期跟隨美元有所下跌,但過去一年的升幅仍高達14%,同期金磚國家貶值5%。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稱,考慮到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比去年年底預期的有更大變數,中國外貿要實現全年增長6%的目標已經基本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