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 5(4228)將於7月21日至29日接受香港人認購,8月10日於港交所掛牌。iBond債券年期3年,每半年派息1次,定息1厘,浮息與最近6個月的平均通脹率計算,以較高者為準。iBond一方面派息水平會與通脹率掛鈎,確保債券的回報不被通脹蠶食。另一方面債券由香港政府發行,風險極低。目前市場缺乏接近零風險兼有相對高息的投資選擇,iBond風險極低,相對其他收息工具吸引。
iBond派息主要視乎未來香港通脹。現時本港仍處於低息環境,並預期將持續一段長時間。估計來年香港通脹約3.5%左右。
歷期iBond皆錄升幅
香港政府過去推出4批iBond,條件相若。從各批派息看,iBond 1的平均息率為4.52%,iBond 2為4.15%,iBond 3獲派的4期利息,平均息率4.42%。iBond 4由於是去年中發行,至今只派了一次息,息率高達4.95%。
也像前幾次一樣,政府推出的iBond 5完成認購及分配之後,便會在港交所掛牌買賣,形式與股票一樣。過去4批iBond掛牌後,債券價格表現皆理想,皆錄得升幅。其中iBond(4208)首日上市收報106.7元,較發行價100元高6.7%,其後價格最高曾升至108.4元,累升8.4%。至於iBond 2(4214)、iBond 3(4218)和iBond 4(4222),最高升幅分別達7%、5%和6%。
iBond與高息公用股及內銀股各有優劣。目前四大內銀股息率回報全數逾5.5厘,公用股則處於3厘至7.4厘不等。不過,公用股及內銀股風險較高,受股市波動影響較大。
iBond的交投普遍不高,因此流通性始終是其風險之一。現時仍未到期、在港交所掛牌買賣的iBond 3和iBond 4,長期日成交額在1千萬港元以下。
理論上,若想維持資金購買力,但又不想冒風險,則投資能夠抵銷通脹的產品最好不過。比較進取的投資者,把資金投入其他回報更高的工具則更合適。■太平金控.太平証券(香港)研究部主管陳羡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