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僐�𡄯蕭 | �愇嚙踝蕭嚙� | ��鞱僚��� | 嚙賣鸌藃�� | 嚙質𨭬嚙踝蕭 | 嚙踝蕭��嚙踝蕭 | �鰵��梹蕭嚙� | ��𢛶�𩤃蕭嚙� | 嚙踢��琜蕭薴�� | 嚙踝蕭��梹蕭嚙踝蕭��𠬍蕭 | 嚙踝蕭頨堆蕭嚙� | 嚙踝蕭嚙踝蕭嚙� | �♀���蕭 | ��蝤堆蕭嚙�
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雲南專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昆明破解繁榮背後的隱憂


放大圖片

雲南扶貧攻堅大決戰

確保雲南貧困人口2020年如期脫貧、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緊迫、任務艱巨、使命重大。目前,雲南各級政府正以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的使命感,以群眾不富、寢食難安的責任感,以決戰決勝的勇氣,以釘釘子精神,立下軍令狀,拿出硬措施,奮力進行扶貧開發攻堅「大決戰」。雲南省政府新聞辦日前連續舉辦了16場「向貧困宣戰,建幸福家園」系列新聞發佈會,分別介紹了各州市的扶貧實招、攻堅實效。今天刊出上篇。

作為省會城市,昆明在經濟社會發展及對外開放等諸多領域,居於雲南領先地位。但大都市的光環之下,昆明還是大農村、大山區,隱藏大貧困隱憂,尚有貧困人口20.75萬,而尤以東川、祿勸、尋甸、倘甸為甚,是全國有3個以上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省會城市之一。

20多萬人口如何在未來兩年內告別貧困,昆明的目標是,2017年底實現扶貧對象「兩不愁、三保障」。■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樹勇 昆明報道

昆明市副市長阮鳳斌此間介紹,「十二五」以來,昆明聚力攻堅扶貧開發,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7.4萬人,貧困群眾住房難、就業難、行路難、飲水難、增收難、上學難、看病難問題得到解決,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祿勸縣翠華鎮興隆村委會興隆村小組,如今建起120棟統一的白牆青瓦宜居農房,戶均達150平方米;村莊道路整潔通暢,房前屋後綠樹環繞,家家庭院鳥語花香。

然而,「扶貧攻堅任務仍然十分艱巨。」阮鳳斌坦言,至2014年底,昆明尚有貧困人口20.75萬,貧困人口集中的東川、祿勸、尋甸、倘甸,尚有508個自然村不通公路,28.7萬人飲水困難;產業結構單一也是貧困群眾增收難的突出問題,缺乏持續增收的支柱產業,群眾收入渠道不多;而由於地處山區,扶貧開發成本高,實際投入與貧困地區的需求差距較大。

昆明將抓緊抓實基礎設施建設、宜居農房建設、特色產業增收、生態環境保護、易地搬遷移民和民生保障、文化信息服務。實施精準扶貧、區域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推進社會扶貧,到2017年年底,穩定實現20.75萬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並推進貧困縣脫貧摘帽。

曲靖:首創「整鄉推進」 助力「連片脫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艷娟 報道)曲靖探索「以整村推進促進整鄉推進、以整鄉推進帶動連片開發、以連片開發推動扶貧開發向縱深發展」的扶貧開發模式,曾被國務院扶貧辦譽為「曲靖模式」,並列為改革開放30年中國扶貧開發十大典型經驗之一,曲靖也成為中國「整鄉推進」扶貧模式的發源地。

會澤縣五星鄉曾是「山高水冷石頭多,包穀洋芋天天見」的貧困鄉,2007年,五星鄉在雲南率先開展「整鄉推進」扶貧開發試點,通過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高原特色農業,當地農民純收入從1132元增長到6112元,貧困人口從佔總人口的70%下降到9%,成為雲南省「整鄉推進」扶貧開發示範鄉。

曲靖市副市長朱興友介紹,2007年以來,曲靖整體解決了85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從2014年起,曲靖市鎖定50個貧困鄉和475個貧困村,每年啟動一批「整鄉整村推進」建設,「整鄉推進」每個鄉投資不低於1億元,「整村推進」每個村投資不低於1000萬元,到2020年,將實現50個貧困鄉、475個貧困村全覆蓋,解決79.91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保山:石斛加工助脫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茜茜 報道)龍陵縣推進「公司+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發展石斛產業,實行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國紫皮石斛之鄉」。而石斛楓鬥加工已成為當地農村婦女、殘疾人、少數民族群眾等貧困群體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據介紹,在龍陵縣特少民族阿昌族居住的芒麥村,全村800餘人通過參加貧困地區勞動技能石斛鮮條楓鬥加工技術培訓,家家戶戶都加工石斛楓鬥,全村首年加工石斛楓鬥,就收入590萬元,人均達6958元。

儘管產業扶貧初見成效,但保山市還存在着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產業扶持跨區域難度大等問題。保山市副市長丁昌吉表示,保山將打造3個百億元以上產業、建設高原特色農業示範基地、調優特色經作增效益,支撐扶貧攻堅。

大理:金融扶貧破解資金瓶頸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艷娟 報道)大理州創新金融扶貧,通過發展貧困互助資金、組建扶貧互助社,更方便快捷地幫助貧困村民脫貧。

大理州副州長鄒子卿介紹,「十二五」以來,大理累計發放扶貧貼息貸款21.86億元,投入財政扶貧貼息資金9750萬元,信貸資金規模居雲南首位;今年計劃投入扶貧信貸資金13億元以上,「十三五」期間將投放信貸扶貧資金60億元。目前,大理已組建扶貧互助社222個,覆蓋12縣市56鄉鎮,資金達3300多萬元,方便、幫扶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未來,扶貧互助社模式將全面覆蓋大理300多個貧困村。南澗縣吉興無量山烏骨雞專業合作社遭遇資金不足問題困擾,雞苗供給不足、市場開拓乏力。通過扶貧貸款風險補償金制度獲300萬元貸款,及時解決了難題,成為帶動當地貧困群眾發展烏骨雞養殖的「領頭羊」。

昭通:項目扶貧 臍橙飄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艷娟 報道)白勝橙香遊人來,產業發展農家樂。昭通市永善縣白勝村是當地有名的「橙鄉」,從2006年發展臍橙產業專項扶貧以來,白勝臍橙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以「橙鄉遊」為主要形式的農家旅遊業蓬勃發展起來,年均總產值達2000餘萬元。曾經的赤貧鄉村蛻變成經濟林果滿地、嶄新樓房錯落有致、環境秀麗的現代富裕新農村。

永善縣白勝村的蛻變是昭通市強化項目支撐,發展產業扶貧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生動縮影。昭通市瞄準最貧困區域和貧困對象,把貧困村和特困自然村寨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產業培育力度、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十二五」以來,共解決和鞏固了61.13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貧困發生率從37.5%下降到25.7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075元增加到6497元。

楚雄:充分就業助8萬人脫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守清 報道)大麥地鎮是楚雄州典型的邊遠少數民族特困地區,2012年以來,引進10多家龍頭企業發展葡萄、熱作蔬菜等產業,當地貧困群眾通過充分就業脫貧致富,昔日的深度貧困山區,成為該州區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楚雄州副州長任錦雲表示,對全州25.8萬人貧困人口,將通過創新產業力爭脫貧10萬人;通過創新「職業培訓+充分就業」模式,轉移就業脫貧8萬人;轉移安置脫貧6萬人;對因病返貧的1萬多人,以醫療救助、社保救助、殘疾救助等方式兜底。確保25.8萬貧困人口按照不同的脫貧路徑全部脫貧。

臨滄:「萬元田」「萬元山」助民增收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守清 報道)臨滄市每年整合17億元以上資金,發展蔗糖、茶葉、核桃、咖啡、堅果、木竹、烤煙、橡膠等高原特色產業,強勢推進產業扶貧工作,「萬元山」、「萬元田」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樣板山、樣板田。

臨滄市副市長趙貴祥介紹,臨滄目前已建成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基地1974.8萬畝,農民人均12.2畝,其中,建成年畝產值5000元以上的高效農業基地143.7萬畝,建成年畝產值1萬元的「萬元田」37.2萬畝,年畝產值1萬元的「萬元山」80.2萬畝,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貧困群眾經濟收入穩步增長。貧困人口從2011年60.75萬人下降到2014年25.9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0%下降到12.7%。

迪慶:互聯網+扶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燕飛 報道)迪慶州與阿里巴巴等電商合作,將鮮松茸等該州特色產品由電子商務平台銷售,有效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

7月18日,淘寶特色中國迪慶(香格里拉)館開館,全球消費者可在國內、國際各大電商平台上購買最正宗、最新鮮的香格里拉松茸及迪慶藏區高原特色農業產品。作為阿里巴巴「滿天星計劃」中農產品溯源在雲南的首個試點州市,迪慶館所售的每件農特產品均持有身份證溯源二維碼,業內人士表示,「迪慶(香格里拉)館」給雲南乃至全國的「互聯網+農業」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鑒。

迪慶州政府秘書長楊梓江介紹,迪慶州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資源優勢,目前已建成規範化、標準化葡萄、青稞、中藥材、油橄欖、瑪咖等特色種植基地125萬畝,一批精品農業莊園、標準化農業示範園和特色畜禽規模養殖場初具規模。楊梓江希望通過電商平台,將迪慶藏區特色產品銷往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助力貧困農牧民脫貧致富。

西雙版納:扶貧出產業 致富不出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譚旻煦 報道)西雙版納州有着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優勢。借助當地優勢和特點,該州扶貧開發走出「致富不出門、扶貧出產業」的路子。2014年最新統計顯示,該州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11.36萬人,減少到4.9萬人,貧困人口為雲南各州市中最少。

西雙版納州副州長柴娟介紹,該州緊緊圍繞熱區糧倉、特色經作、特色牧業、淡水漁業和開發農業五大板塊,着力打造「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高效、四季飄香」的高原熱區生態特色農業,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支持相對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當前已形成了一批效益高、帶動性強的優勢特色產業,增加了群眾收入。

西雙版納州扶貧辦主任趙昱介紹,西雙版納因為天然的環境和生態優勢,完全有條件實現「就地扶貧」。為此,州扶貧辦一方面加大當地民眾的技能培訓,打造相關優勢產業;另一方面積極與州外、省外,甚至海外、境外經銷商聯繫,為產品找市場,增強產業優勢和收益,使民眾不用走出家鄉就可以脫貧致富。

相關新聞
雲南專遞(第361期) (2015-08-12) (圖)
曲靖:打造滇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示範樣板 (2015-08-12) (圖)
滇味奇襲香港 花食首秀博覽 (2015-08-12) (圖)
昆明破解繁榮背後的隱憂 (2015-08-12) (圖)
雲南專遞(第359、360期) (2015-06-18) (圖)
尼泊爾:南博會續情緣 期更緊密合作 (2015-06-18) (圖)
老撾:南方有近鄰 親誠促共榮 (2015-06-18) (圖)
緬甸:鍾情南博會 攜手拓商機 (2015-06-18) (圖)
雲南專遞(第357、358期) (2015-06-16) (圖)
印度 龍象共舞 閃耀七彩雲南 (2015-06-16) (圖)
先行先試 銳意創新 老區新譜希望之歌 (2015-06-16) (圖)
GMS 搭建區域經濟共贏平台(雲南專遞第355、356期) (2015-06-13) (圖)
於翔慈善先行 助力雲南民族文化走出去 (2015-06-13) (圖)
台灣:強雲台合作 打造兩岸經合新模式 (2015-06-13) (圖)
雲南專遞(第353、354期) (2015-06-12) (圖)
香港借南博東風 三角色融入「一帶一路」 (2015-06-12) (圖)
香港千餘平展區閃耀南博會 精彩南博 「見.識香港」 (2015-06-12) (圖)
夯實基礎 立足產業 文山跨越謀幸福 (2015-06-12) (圖)
雲南專遞(第351、352期) (2015-05-20) (圖)
滇港相約 合作共美 陳豪率團訪港促互動新格局 (2015-05-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雲南專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虜瞍脤�𢛶𥁒���蕭嚙賡��蕭���蕭嚙� 
2020���虜嚙賣��蕭 
2019嚙賢�賂蕭閫�嚙賣��蕭 
嚙賢掘嚙踝蕭嚙賢○���鼧嚙賢�嘅蕭皛Z�券鱓嚙� 
��憓扳袇嚙踝蕭嚙踝蕭薴噪嚙賣貍摨埈�剜�嚙� 
��鞟�页蕭��舘�𡏭�𤤿�匧鯏銋页蕭嚙踝蕭�艾遬嚙踢左𣈯烵嚙踝蕭 
�兝蝞𧶏蕭嚙�70嚙踢�寞��蕭 
嚙賡�䕘蕭���蕭藆�𡄯蕭嚙踝蕭2019 
嚙賡做嚙踝蕭閫�嚙賢�𩤃蕭嚙踝蕭�坾�踎嚙賜��蕭臐�㾓╞恬蕭嚙� 
嚙賣�嚙踢�㜃��頣蕭30嚙踢�寞��蕭 
嚙踝蕭藆襥嚙賡�嗪蝙嚙踝蕭 
��誯�㕑�𨥈蕭��嚙踢�𧶏蕭皛剁蕭蝵賂蕭藃3藀�殷蕭��� 
��条��毺�𤩺聢嚙踝蕭藂�㛖�嚙踝蕭嚙賢爀�𡢅蕭�蓡 
嚙踝蕭�對蕭��吔蕭�𩣪��蕭��� 
��鞱僚��𨥈蕭嚙質滌嚙質�歹蕭���烵�噐蝖页蕭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