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小知識: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演義》?


放大圖片

■《三國》書名由來具爭議性。

中國古代小說「同書異名」的情況相當普遍,不少讀者大概都知道《紅樓夢》尚有《石頭記》、《金玉緣》、《風月寶鑑》等「別名」,卻未必知道《三國演義》也有別稱。據劉世德先生《夜話三國》的考察,明代以來《三國演義》就至少出現過《三國志演義》、《三國志史傳》、《三國全傳》、《三國志》、《四大奇書第一種》及《第一才子書》等另外七個「別名」,當中以《三國演義》及《三國志演義》為最多出版商採用,尤以前者自民國以來已成通行書名。就現存明清兩代資料所見,諸如《太乙山房文稿》、《在園雜志》等文人筆記已有使用《三國演義》之例,而在明清歷史小說的序跋之中,也多次出現《三國演義》之名,足證此書名早於明清時期已為部分文人接受,直到民國時期胡適等人沿用其名,遂流傳至今,可謂其來有自。

然而,我們不能忽略《三國志演義》方為明清文人廣泛接受的書名。明清文人對《三國志演義》文體性質的理解顯然與我們現代人不同,他們將其文體定性為「演義」,但現代人往往就直接將「演義」等同「小說」。事實上,「演義」作為文體,早於宋元時期已經出現,主要是一種「詳細敘述道理」的「解釋型」著述,而「三國」只是特定時代的代稱,理論上沒有道理可以解釋,反觀《三國志》作為史書,在中國傳統借古鑑今的思想基礎上是大有詮釋空間的,正符合「演義」的文體要求,所以,學理上也只有「三國志」與「演義」的組合方能合理解讀書名。這一點大概不少明清文人都能掌握,因此他們才會普遍使用《三國志演義》此書名,可現代人對「演義」文體普遍缺乏理解,也就未有懷疑《三國演義》此書名的準確性了。

然則,我們現在是否有必要將《三國演義》正名為《三國志演義》呢?從流通層面考慮,《三國演義》或《三國志演義》對普通讀者來說其實沒有分別,強行將前者切換為後者反而會造成混淆,實在沒有改名的必要;然從文化層面考慮,書名背後牽涉我們對該書文體性質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又是各種分析的前提,所以在專業層面,我們還是有必要讓《三國志演義》此書名作為「知識」繼續保存下去。■文:黎必信

相關新聞
你不知道的《三國演義》 (圖)
小知識: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演義》? (圖)
《三國演義》的流行文化產物 (圖)
走東走西:希特勒的走狗 (圖)
KC100活化工廈 大堂免費開放作藝展 (圖)
秦可凡 樂活舞台四十載 (圖)
2015年的香港小交響樂團
敢觀舞台:紐約林肯藝術節2015觀後感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