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鄰近油氣庫的蛇口學校。 實習記者鄭俊欣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深圳兩大油氣庫設立時,均處於當時偏僻的地區,但隨着城市快速發展,人群越來越密集,油氣庫周圍變成了鬧市。對此,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專家胡振華表示,危險品倉庫、油站、垃圾轉運站等,屬於環境厭惡型設施,規劃要有土地開發的先後統籌,要有用地銜接。最應該被問責的是國土規劃部門,垃圾場、油庫、危化品倉庫本身並沒有錯,卻承擔了「罪名」。
遷庫經年未解決 涉選址賠償問題
事實上,清水河油氣庫、蛇口東角頭油氣庫搬遷經年未能解決,一方面涉及賠償問題,另一方面也因為選址困難。此前深圳有關規劃就提及將東角頭油氣倉儲區中的成品油部分,搬至光明(觀瀾)吊神山,但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而其液化石油氣部分擬搬至觀瀾樟坑徑,也因與華為控股全球總部選址範圍衝突,令相關工作暫緩。
深圳市人大代表李繼朝也一直關注油氣庫搬遷事項,他在2007年、2013年就曾兩次提交《關於蛇口東角頭油碼頭油庫盡快搬遷的建議》。
他指出,油氣庫位於鬧市暴露深圳規劃方面的不足,深圳發展速度快,在城市規劃時應該考慮未來50年,甚至100年的發展。現在已經發現問題,今後就更加應該避免類似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