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趙綺蓮頭戴仿舊軍帽、高舉紅旗,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記者朱燁 攝
衛國戰爭的仿舊軍帽,象徵勝利的紅色旗幟,78歲的老人在歡樂人群的簇擁下顯得神采飛揚......這是趙綺蓮參加今年5月份紅場閱兵時留下的影像。她從一個精緻的小盒子中特意取出照片,一一給記者訴說着背後的故事,講到動情處忍不住數度哽咽,直言道:「現在看照片還很想哭,太多感慨,勝利來得太不容易了。」
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在今年5月的俄羅斯閱兵中曾組織「不朽」方隊,高舉父輩頭像走過紅場。因人數限制,趙綺蓮未能進入此方隊,但她仍以群眾的身份,與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的老兵們一起參加了遊行。她笑着說:「在現場高興得顧不上跟同伴會合,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在一起合影留念,就記得一直揮舞紅旗,高喊『勝利萬歲』,胳膊酸得不行。」
對蘇聯有着深厚感情、曾經歷衛國戰爭的趙綺蓮再度走過紅場,不由得五味雜陳。「計劃中的30萬人遊行變成了50萬,大家都想慶祝勝利,不忘戰爭帶來的犧牲和痛苦,銘記不要打仗、永遠和平的信念,」她說,「紅場閱兵,非常壯觀,非常氣派。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不可戰勝的人民意志。」
蘇軍後代讚中國抗日貢獻大
她對記者表示,紅場上遇到的蘇軍後代們都對中國抗日戰爭讚譽有加,「如果不是中國人民堅持浴血奮戰、頑強抵抗,拖住了日本進攻的步伐,蘇聯或許無法迎來今天的勝利慶祝」。「慶祝衛國戰爭與抗日戰爭勝利,實際上是一回事,兩者都是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部分,」她說,「即使在衛國戰爭最艱難的時候,蘇聯也有59個師在遠東堅守,防備日軍,保護軍事工廠。」 戰爭爆發後,德國從未間斷地催促日軍與其聯手夾擊蘇聯,深陷中國戰場的日本「有心無力」。趙綺蓮感慨地說:「3,500萬中國人民用血肉長城牽制日軍,這段歷史不能忘;如果日軍有餘力進攻遠東,二戰的結局或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