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82歲的折正千老人向記者講述日軍轟炸延安的歷史。 記者張仕珍 攝
延安作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和敵後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曾受到日軍的瘋狂轟炸。1938年到1941年,日軍累計對延安進行轟炸17次,死傷人數近500人,延安這座古老的山城幾乎成為廢墟。
82歲的折正千老人是個老延安,最近,他正在專心編着一本有關抗日戰爭的書籍-《寶塔史話卷》。1938年,當日本飛機第一次轟炸延安城時,時年5歲的他並不知嚴重,甚至還對飛機感到好奇。直到自己的一個表姐在轟炸中遇難,他才意識到日軍的可憎。
折正千回憶說,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飛機第一次轟炸延安。當時他剛從被窩裡鑽出來,準備吃早飯。突然,二姐一把抱起他,跟着大人們倉惶往外跑,「滿街都是驚慌失措的人,娃娃哭,大人喊,亂成一鍋粥。」當時,折正千家的南院被扔了兩顆炸彈,「回到家後,看到鍋碗瓢盆全都被炸毀,母親一下子就癱坐在地上哭嚎起來。」
「那時候人們沒見過飛機,很多人還站起來看稀奇,直到飛機不停地『下』炸彈,大家才害怕了。」折正千說,黑煙滾滾塵土飛揚,大家被嚇得趴在地上直到飛機走後才敢站起來。
也就是在那次轟炸中,折正千的一個表姐被炸死,留下幾月大的兒子。「表姐的遇難讓我們非常痛心,我劉姨因為思念女兒哭壞了雙眼,也恨透了日本鬼子,就將沒斷奶的外孫取名『抗戰』。」折正千告訴記者,抗戰一直不知道母親的容顏,這成了他的終生遺憾,去年,他帶着這個遺憾離開了人世。
進步思想影響兄長參加抗戰
「共產黨進延安後,帶來了進步風氣。當時在榆林工作的大哥和二哥受進步思想的影響,也積極參加到抗戰前線,保家衛國。」折正千說,當時他的兩個哥哥折金門和折金榜在綏德照了一張相片寄給家裡,成為留給家人的最後記憶。
一旁,折正千的老伴畢貴英告訴記者,當年她的哥哥也是上前線作戰,至今杳無音訊。「當時哥哥從韓城直接到西安,而家人則直接從韓城到了延安。哥哥離家的時候只有18歲,我相信他應該還活在這個世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