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海 巖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國不自強,則為夷狄所侮;家不自強,則為鄉鄰所輕」。落後就要挨打,強大才有尊嚴,是抗戰留給中華民族最深刻、最具現實意義的啟示。
戰爭是包括經濟力、國防力、民族凝聚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的對抗。鴉片戰爭後的100年,是中國國力不斷衰微的100年,是中國落後被動挨打的100年,也是中國經濟近代化進程一再被迫中斷的100年。
落後就要挨打,是中國人民屢遭外來侵略後得出的刻骨銘心的教訓。一個國家只有先自強,才能在世界上自立。當年,孫中山痛感中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最早喊出了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
周恩來曾有這樣的感慨:我們反對帝國主義的實力政策,對付帝國主義卻不能不講實力。只有當綜合國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戰爭結束70年後的今天,中日關係再度緊張。有觀點認為,日本不斷挑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中國自身不夠強大。有人說,當年中國取得抗戰勝利,因國力衰弱,並未令戰敗的日本從心裡認輸。而今,中國經濟總量雖在5年前超過日本,但人均GDP僅是日本的一成,現代化程度亦遠不及日本。對於有「崇強凌弱」傳統的日本來說,只有中國強大起來,才能真正獲得其尊重。
歷史告訴我們,發展強大是治國安邦的硬道理,要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就要認清國際競爭中的「叢林法則」,銘記「落後挨打」的歷史警訓,自強是對70年前抗日戰爭的最好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