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公大考察隊闖北極 研微藻有害變有用


放大圖片

■公開大學極地之旅團隊出發禮,特首夫人授旗。姜嘉軒 攝

冀轉化成健康食品生物柴油 領隊:「老帶新」培育新血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香港公開大學「極地創新科研考察隊」今日出發勇闖北極,進行為期13日的環境研究。公大科技學院環境及安全科學系助理講師黃儀強解釋,過去有研究利用微藻生產出有護膚及防癌作用的蝦青素,今次考察隊將在極地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討如何將微藻轉化成食品及再生能源,造福社會。領隊何建宗指,有意培育新一代人才,「以老帶新」讓更多年輕人也有機會到極地做研究,其中3位「新血」均對極地之旅甚感期待,相信會是個畢生難忘的學習經歷。

今次考察除了進行環境生態及環保研究外,最大突破是從過去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藻」,變成探索未知的「有用微藻」。黃儀強表示,最近半年微藻研究有突破發展,專家發現除了溫度高低的氣候影響外,光線變化亦會構成影響,「研究人員沿此線索,終在雨生紅球藻內發現蝦青素。」蝦青素經過科學鑑定,經破壁後原來可作食品或護膚品,有防癌及養顏妙用,因此價值不菲,一公斤價值接近2萬美元。有見及此,考察團今次的重點是在極地進行微藻研究,在北極海洋收集各類樣本進行培植分析,包括過去一直認定內含毒素的「有害微藻」,探討將微藻成分轉化為食品及再生能源,如螺旋藻健康食品或生物柴油等。

13年來育4代科研人員

自2002年起7度前往極地考察的領隊何建宗表示,13年來考察隊先後培育過4代科研人員參與研究,當中已完成不少重要的環境研究工作。今次考察團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要讓修讀環境科學的學生親身體驗極地的環境,投入生態研究,跟進團隊長年以來累積的工作。今次考察團一行19人,由何建宗帶領研究員、全日制學士及深造課程學生,「四代人」勇闖極地。

是次考察團中不乏「新血」,他們部分由專家推薦,或透過青年廣場舉辦的招募活動而入圍,並經過重重面試脫穎而出。他們未必是研究界的頂尖專家,但都有一顆熱愛大自然的心。在銀行業任後勤工作的李子韜,今年26歲,大學時期修讀財經,個人學歷與今次考察風馬牛不相及,但他坦言希望認識世界,對異國旅遊亦有心得,故獲推薦成為團隊一分子。

在理大就讀醫療化驗科學的王慧卿,及就讀公大能源與環境的陳睿浵,兩人均是大四學生。其實團隊中不乏經驗豐富的專業研究人員,他們指此行希望多學習,並親身感受地球變化,充實自己。為了今次的考察,各成員早在半年前已作準備,王慧卿及陳睿浵定期跑步健身,並上堂了解旅程細節及工作崗位。他們表示,行程中會攀登雪山採集植物樣本,如此充滿挑戰性的行程,絕對畢生難忘。

特首夫人主持授旗儀式

「北極科研考察2015」昨日舉行出發典禮,行政長官夫人梁唐青儀獲邀主禮授旗儀式。會上介紹指,今次的考察會比過去的研究內容更深入,團隊會在機動帆船上沿岸觀察水質的變化、水平面上升、水中的污染物等,並沿途監測和研究北極圈的冰雪、海水和大氣中的輻射物質,研究北極圈氣候改變對全球生態的關鍵影響。其間團員會收集水質及微藻樣本,亦會研究北極的地衣及化石,從而了解當地的空氣、水質、氣候及生態變化。

相關新聞
公大考察隊闖北極 研微藻有害變有用 (圖)
學界正能量:訓導師不靠「黑面」 奪特首教學獎 (圖)
藝術產業漸發展 浸大視藝生有出路 (圖)
沈祖堯率中大義工月餅敬老 (圖)
校園放大鏡:伍華師生考察豫歷史文化 (圖)
教院「再遇孔子」展反思傳統文化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習近平:以史為鑑 維護和平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強:電騙層出不窮 銀行授防騙8招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韓研立法罰不孝子 不贍養父母要「回水」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紅孩子」慘溺斃 歐難民潮響警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埃現全球最大氣田 或影響周邊局勢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林鄭:全港幼園驗水 全日長全日優先
通識把脈:答比較題五關鍵:資源、持份者、成效、影響、限制
港島文化保育系列之一:「叮走」叮叮爭議大 (圖)
概念圖:取消電車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