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把脈:答比較題五關鍵:資源、持份者、成效、影響、限制


比較題是將不同事物的特點加以比較,從而引申出結論的過程或方法。比較題是近年公開試的常見題型,不過,這類題目或其所應用的技巧及思考方法亦較高,而且經常穿插於不同類型的題目之中。若沒能做到該題目相應的要求,答案便會被評為不完整而導致失分。故此,我們也應該掌握這類型題目的作答技巧,從而提升整體的作答水平。

在公開考試中,比較題主要分為政策類比較,以及建議類比較。過往政策類題目多是發展性議題,例如中國要增強國力,當中政治穩定是否比經濟發展更重要;或嘗試就中國現今的發展來說,經濟的發展是否優先於環境保護。這些題目要求學生就現今問題及情況作系統分析,作出多方面比較,並解說何者「相對」較重要。

論據宜引資料 作多層次比較

另一比較類型為建議類比較題。考生需就兩種或以上的建議作出比較分析,並嘗試指出何者的建議較佳。

在過往考試中,曾經考問學生將某團體的兩項提議逐一與海上興建風電場比較,並從香港的角度分析兩項建議是否分別優於興建海上風電場這個選擇;以及在煙草管制政策中,哪兩項可在香港較有效地處理資料中所顯示的公共衛生風險。

要處理以上問題的方法很多,學生可從以下問題思考自己的答案是否屬於高層次類別。就論點內容來說,答案是否指出當中優次及指出何者相對較重要?你的答案有否從可行性作出比較分析,例如:資源及人才配套、不同持份者接受程度?有否從成效及影響比較(長期治本解決與短期治標紓緩)?在進行比較時,有否察覺到另一建議的限制或不足之處?何者的政策能夠教育大眾,從而改變大眾社會價值觀?某一政策的執行,可否帶動其他層面(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發展?

在論據方面,重點在於使用現今的例子作出解說,而非單靠課本或遠古的資料作為例子解說。在卷一方面,學生是否能夠全面運用資料提供的內容作為例子,避免出現忽視資料提供的內容和自說自話的毛病。

最後,你所提供的例子應該合理,而非來自個別或單一事件。相信大家依照以上的作答思考方式,定能寫出優秀的答案。■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 通識科科主任 魏文輝老師

相關新聞
公大考察隊闖北極 研微藻有害變有用 (圖)
學界正能量:訓導師不靠「黑面」 奪特首教學獎 (圖)
藝術產業漸發展 浸大視藝生有出路 (圖)
沈祖堯率中大義工月餅敬老 (圖)
校園放大鏡:伍華師生考察豫歷史文化 (圖)
教院「再遇孔子」展反思傳統文化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習近平:以史為鑑 維護和平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強:電騙層出不窮 銀行授防騙8招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韓研立法罰不孝子 不贍養父母要「回水」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紅孩子」慘溺斃 歐難民潮響警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埃現全球最大氣田 或影響周邊局勢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林鄭:全港幼園驗水 全日長全日優先
通識把脈:答比較題五關鍵:資源、持份者、成效、影響、限制
港島文化保育系列之一:「叮走」叮叮爭議大 (圖)
概念圖:取消電車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